readx(); “有這么大跨度??”賈巒松驚問,“再怎么看,ECMS的概念也沒時間機器那么夸張吧?”
“我這么說確實有些夸張……就這么說吧,現在世界上最頂尖的電氣廠商,聯合世界上最頂尖的軟件廠商,都不一定做得到這個所謂的ECMS。”
“這么說好理解一些……”賈巒松松了口氣笑道,“你著什么急,你說的也是‘不一定做到’,并非‘一定做不到’不是?”
“問題是人家一堆硅谷的天才在做,咱們找一群中關村賣盜版盤的做么?”
賈巒松啞然一笑。
胡海濤頓覺失言:“不好意思……我有點著急上火……張逸夫該老老實實做的,這么搞確實奪人眼球,但幾乎相當于自動放棄了。”
賈巒松瞇著眼睛望向周圍專家:“他們看的很認真,暫時還沒有覺得荒唐的意思吧?”
“那是他們不了解我們的技術底子。”胡海濤依舊搖頭,“張逸夫膨脹了,太天馬行空了……只是在行波計算這個小專業上有所突破而已……他覺得什么都攔不住他了。”
“胡院長,你認識張逸夫多久?”
“一個多月?”
“我認識幾年了。”賈巒松溫和笑道,“他不會瞎胡鬧的,更不會在這么重要的時候,賭上這么多資金、精力和信任瞎胡鬧。”
“哎……”胡海濤不再辯駁,在他眼里,是因為賈巒松對于這個專業領域了解不深,才生出如此盲目的自信,畢竟年輕,容易被張逸夫有限的成就和個人魅力所迷惑。
正當他準備去理解更多內容的時候,卻聽旁邊的拉爾森一聲驚呼。
“這……”拉爾森驚訝地揉了下光溜溜的天靈蓋,“這行得通!”
全場嘩然。
拉爾森無疑是首屈一指的專家,怎能妄出此言?
拉爾森抬了抬眼鏡認真說道:“我們大家都知道,實現ECMS的難點有三。一是網絡環境,二是與DCS之間的接口連接,三是足夠強大的中樞系統。國際上已經做出過一些嘗試來克服這三點,但這需要在現有基礎上進行巨大的改造。從布線到結構都要做出改變,其結果卻難以預料,利潤也難以確定,因此還鮮有人做出真正的變革。”
“這個說法我支持。”托馬斯緊跟著附和道,“作為電廠管理者。也很理解這種情況,變革是未知的,而眼前的東西剛好能滿足應用,外加在發達國家新建大型火電廠的數量極少,因此很多關于ECMS的東西還停留在理論研究階段,并沒有真正投入去做。”
“這說得通,但依然無法推翻拉爾森先生所說的三點矛盾。”一位棕發專家思索道,“首先是網絡環境,或者說是通信技術,實現ECMS的話。一切將通過電廠網絡進行采集與控制,巨大的電氣量也將參與進DCS系統,納入計算,先不說通信環境能否保持通暢,單說響應速度,恐怕就很難保證,不見得比DPU更優化。”
相對支持珅自(三菱)保守路線的加拿大專家比爾,抓了一把濃密的棕發附和道:“是的,數據需要傳輸進DCS,計算。給出結果,再反饋到電氣設備,這個過程中任何一個點耽誤時間或者堵塞,都是巨大的麻煩。本身傳統自動化是靈活,分散化的,現在非要集成起來,一個點斷了,就什么都沒有了。”
“大家都還沒有看到后面的部分么?”施羅德咳了一聲,“請看第14頁。恒電就通信方式給出了明確的解決方案,全套系統,將采用現場總線技術。”
大家匆匆翻至此頁,有些人陷入思考,有些人則茫然。
現場總線技術(FCS),聽起來是如此的高大上,其實有一個直白一些的解釋——組網,稍作引深,即是在整座電廠,組成一個統一規范的網絡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