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道:“我出面親自安撫現場學生的情緒,表明我們從來沒有過3%的排片計劃,請學生們放心,我們的院線排片是一整套科學合理的評判體系。然后我們開記者會,做公關,買新聞位,挖掘或者制造一些東西出來,把這件事定義為李燴的炒作手段,在所有地方做輿論,讓每個看客都覺得我們這套說辭才是大多數人信任的,利用從眾心理引導大眾去排斥李燴。”
“最后一步絕地反撲,挖掘出李燴真正的黑點,公司內找一個與李燴有過交集的人,小學同學、沾親帶故、或者在某個項目合作過,總能找到,然后讓他背鍋,說是他個人造謠的排片計劃,是他與李燴合謀的此次炒作。還有另一條輿論線,扣抄襲的帽子,他的電影本有借鑒之嫌,我們列舉很多島國動畫片什么的,找沾邊的地方扣帽子,構圖、色彩、人物、情節,總有雷同的地方,反正沒幾個人會真的去看電影,都是人云亦云,用那些片段和插圖大做輿論,把整部電影定性為抄襲,更狠一些可以定性為被島國文化洗腦,文化叛徒。”
“如果還不行,做政治公關,政治層面上封殺他,不過那需要李總和其他董事親自公關,我們做不到。”
“別打擾我父親。” peter搖了搖頭。
制片人思索著問道:“預算夠么?”
“現在不是考慮預算的時候了,這本身也是一次迫不得已進行的宣傳營銷。”公關經理盯著建剛道,“peter,這是眼下最好的策略。”
“那么最終排片呢?”
“不是3%行了,5%可以么?”公關經理也弄不明白為什么要執意這該死的3%,不過他明白不需要問這個問題,幫老板做事的人千萬別努力搞清楚老板在想什么,更不要說出來。
經理盡量用快語速解釋道:“具體多少排片率,這個數字不重要,做低票房往死里壓是了,為了看上去排片多,我們可以臨時添加凌晨場和早點場,這樣看上去上座率也會很低,我們有理由給出更低的排片。”
“嗯……”建剛也陷入了思考,3%是自己欽定的,如果推翻了這個數字,某種程度上代表自己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