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云和季禾山沒有立刻就進山。
五坑山大大小小的村子應該有三十多個。
大坑村是一個比較居中的落腳點,在過去大坑村還是會有集市的。
隨著大部分年輕人搬入到了城里,其他居民們慢慢的變成了一個自給自足的閉環(huán),于是出現的問題反而越來越多。
“道路坍塌、泥石流、山洪……這里都是時常發(fā)生的地方,修路確實有很大的難度。”季云說道。
“是啊,不過據說嵐城最早的居民其實是來自這里的,在古時候嵐城也算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算得上是非常隱蔽的糧倉、屯兵之所,結果原本的嵐城百姓被驅趕到了這片崇山峻嶺之中,餓死的、凍死的、被野獸吃掉的、被野生菌毒死的,數不甚數,可最后還是憑借著一些有智慧有毅力的人存活了下來……”季禾山對嵐城的歷史也是非常了解的。
事實上,季姓的祖輩,就是嵐城最早的那一批百姓,曾經也棲息在這五天坑山之中,在很小的時候,季云還會跟著季禾山到這里面去祭拜與掃墓。
后來連路都沒了,墓也不見了,村子里頭也沒幾個人了,就逐漸丟了這傳統。
即便是摩托車,能夠抵達的地方也很有限。
到了第一坑山村,他們就只能夠將摩托車寄放在這里,接下去基本上就是徒步。
得徒步到大坑村后面的小沛村,那里是一個山頭,也只有從那里走才有繼續(xù)深探下去的路。
到了中午,季云和季禾山才抵達小沛村,這里有一位接近八十歲高齡的老人,是唯一一個姓季的了。
不過,老人和季禾山也沒有什么血緣關系,他的家人都已經到省外去了,很少有回來。
季禾山看到了坐在山頭的老人,也是大步走了過去。
“老叔公,我?guī)覂鹤舆M山做考察,中午能在你這吃頓飯嗎?”季禾山上前去詢問道。
“你……你是誰啊?”高齡老人詢問道。
“季新龍的孫子,您記得不?”季禾山說道。
“哦哦,那可以啊。”高齡老人說道。
……
在老人家吃了個中午飯,季云和季禾山簡單休息了一下,發(fā)現這山頭雖然有十幾戶房屋,但活人貌似只有這位高齡老人和一個做農活的婦人了。
這里有一段路只能夠步行,講道理這年頭也沒有幾個年輕人會走這種荒山野嶺的路,估計有心來看望,也無可奈何。
“老叔公,我看你家后面曬著霞菇呢,是這個月份采的嗎?”季云上前去詢問道。
“是啊,不過是我小女兒采的,她比較會采。”高齡老人說道。
季云隨后也看到了在廚房里忙活的那位婦人。
婦人其實年紀也有五六十了,她對季云和季禾山還是有那么一些警惕的,尤其是提到霞菇的時候。
好在季云是懂得人情世故的,來之前季云就在摩托車上捆了一些小禮品,帶給這山里的人,這會不送出去,也不可能帶進深山中,增加重量。
送了小禮,婦人明顯就和顏悅色了起來,也愿意攀談。
季云順勢也詢問了關于霞菇的事情。
“天要悶,就是那種很熱,渾身容易出汗油的天氣,有的時候干活還喘不上氣……”婦人說道。
天氣如蒸籠??
只有這種情況下霞紅菇才會生長?
“這是為什么?”季禾山推了推季云,有些疑惑的問道。
“應該是發(fā)酵的問題,類似于給酒霉發(fā)酵,也是類似的環(huán)境,畢竟它們在長出來之前,都是悶在土壤深處的,只有遇到這樣的環(huán)境才能夠發(fā)酵吧。”季云說道。
季云用比較科學的角度去解釋。
“要下雨,必須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