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起身,從口袋里掏出一張名片遞給對面的美女,微笑說了幾句,然后瀟灑轉身離去。
而那位美女看了眼名片,然后目光一直追隨著斯文表哥的背影。
看樣子,那位美女已經淪陷了。
……
……
光刻機組裝的時間比陸鑫想象的時間要慢一些。
原本以為最多一個月,實際上足足花了15天才全部裝好。
沒辦法,光刻機只是其中一個部件,實際上整個芯片制造設備是非常非常龐大的,
當然了,其中還包括講解各種技術原理。
3月30號上午8點四十三分,光刻機正式組裝完成。
在上百名穿著無塵服的光刻機科學家、工程師以及相關領導的見證下,華夏科學院光刻機專家組負責人張學博,親手摁下了電源開關。
所有設備電子指示燈全部亮起,下一秒進入了自檢程序。
所有人都緊張的看著大屏幕上的數據。
電腦上飛快的刷過一行行的綠色√符號。
長達一分鐘的自檢順利通過!
這意味著這臺5納米光刻機可以進行試生產了。
“啪啪啪啪……”
現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激動的神色。
很多人都已經淚流滿面卻不自知,使勁的鼓掌。
他們等這一天,已經等了太長時間了!
不過此時距離華夏芯片真正的突破封鎖,還差一小步。
最后的一小步。
芯片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集成電路”。
打個比喻來講就是,把全華夏境內國家電網所有的輸電線路和居民用電線路這么龐大的電路網,集中在京都三環里面,這就可以稱為集成電路。
而生產芯片之前,你首先需要做的是什么呢?沒錯,就是設計集成電路圖。
這個也是非常非常復雜的高技術,設計好之后需要驗證,如果電路圖里面有還需要進行修改,當所有的驗證和測試全部都完成時才能量產測試。
量產測試的目的是對芯片進行好壞的篩查,良品率不達標是沒法生產的。
而量產測試好壞的同時,還要提高量產測試的時間,因為做測試的機器是租賃的,這個跟挖斷國防光纜差不多,要按秒收錢的,所以測試的成本也非常非常高。
代工廠臺積電人家是不幫你做這些工作的,都需要你自己去完成,人家的光刻機只負責按照你設計出來的電路圖進行生產。
華威海思做的就是這個工作,技術難度非常高,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成本。
關鍵還不一定能成功,否則的話也輪不到海思,早就有國外公司做成功了。
沒有光刻機,就像沒有米的巧婦一樣,你設計的芯片再牛逼又能怎么樣,就算吊打高通、博通、英偉達又能怎么樣,沒有光刻機給你生產,一切等于0。
如今他們終于有了光刻機。
只要成功制造出5納米的芯片,他們就能直接掀桌子:歐美,老子去尼馬勒戈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