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的另一面是殘忍與骯臟,社會上的那點齷齪與之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這一點隨著接觸的越多,關秋也了解的越深。
把事情交給蘇文海去辦,第二天一早關秋回了滬市。
這一個月里,滬市發生了很多事情,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沈京父親沈朝宗倒臺。
樹倒猢猻散……不對,應該是拔出蘿卜帶出泥,倒了一大片人,這是一場無形的大換血,腥風血雨。
與此同時,天秀集團在九月一號正式宣布,將把集團總部設立在滬市陸家嘴金融區,規劃的集團大廈將于明年3月份破土動工……
……
……
時間很快走到了2006年底,風光了整整5年的美國房地產終于從頂峰重重摔了下來,這條食物鏈也終于開始斷裂,美國次貸危機正式啟航。
說起前世2008年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很多人其實并不清楚到底怎么回事,即使了解一鱗半爪,也只是茶余飯后的道聽途說。
這件事還得從美國人的消費觀念來說起。
在美國,貸款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從房子到汽車,信用卡到電話賬單,貸款無處不在,當地人很少全款買房,通常都是長時間貸款。
可是我們也知道,在美國失業和再就業是很常見的現象,這些收入并不穩定甚至根本沒有收入的人,他們怎么買房呢?因為信用等級達不到標準,他們就被定義為次級貸款者。
從98年起,美國的貸款公司漫天廣告就出現在電視、報紙、街頭上,甚至信箱里都塞滿誘人的傳單。
貸款公司問你:“你想買房,過上中產階級的生活嗎?”
“我沒錢。”
貸款公司:“沒關系,我借給你。”
“我連首付也付不起。”
貸款公司:“沒關系,我們提供零首付。”
“可我每個月的貸款還是還不起。”
貸款公司:“沒關系,頭24~36個月你只需要支付利息,貸款的本金到期后再還,那個時候我相信你肯定找到工作了。”
“那萬一兩年后我還是找不到工作,付不起貸款呢?”
貸款公司:“沒關系。你看看現在的房子比兩年前漲了多少?到時候你轉手賣給別人啊,不僅白住兩年,還能賺一筆錢呢!再說了,我都敢貸,你還不敢借?”
在這樣的誘惑下,無數連工作都沒有的美國人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貸款買房。
從98年到2006年上半年,美國房地產市場取得了驚人的業績。
而這些貸款背后潛藏的巨大風險,美國那些大大小小的金融公司不會不知道,他們知道不可能獨吞這里面的利益,于是找到美國經濟界的帶頭大哥——投行。
以美林、高盛、摩根為首的這些家伙,他們是干什么的?
就是整天吃飽了沒事干,閑著也是閑著,弄來一幫諾貝爾經濟學家、哈弗大學教授,用最新的經濟數據模型,一番鼓搗之后,弄出幾份分析報告,從而評價一下某某股票是否值得買進,某某國家的股市已經有泡沫了。
一群在風險評估市場里面騙吃騙喝的家伙,他們怎么可能看不到這里面的風險?
當然看得到。
可是有利潤啊,那還猶豫什么,搞唄。
于是經濟學家、大學教授用數據模型重新包裝一下,弄出了一個新產品——CDO。
所謂的CDO就是債務抵押債券,說穿了就是債券,通過發行和銷售這個CDO債券,讓債券的持有人來分擔房屋貸款的風險。
不過風險太高還是沒人買,這些在金融市場里騙吃騙喝的家伙,眼珠一轉又想到一個主意,他們把債權分成高級CDO和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