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朝廷在處斬犯人和凌遲犯人的時候都是公開的,統治階級需要這種手段來震懾下層人民,所以類似的場面屢見不鮮,隔三差五就有一次,比特么戲園子里唱大戲來的還勤快。
李牧在前世看過一些清末的照片,清政府凌遲犯人的時候允許圍觀,圍觀群眾熱心的程度簡直令人發指,為了能看清點,吃瓜群眾們甚至擠倒距離劊子手不到一米遠的地方仔細觀看,真沒看出有幾個暈血的。
想通了這一層,李牧也就不再擔心,把注意力放到視線內的三名劫匪身上。
三名劫匪確實都是慣犯,他們分工明確,兩個人在前面收錢,一人在后面負責監視,配合很是默契。
兩名收錢的看上去跟“劫匪”不太一樣,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兇神惡煞,和顏悅色的看上去就跟二十一世紀火車上推著小車的售貨員差不多,每當有人給的鈔票面值大一點時,這兩個家伙甚至還說“謝謝”,這看上更像是乞討,而不是搶劫,而車廂里的乘客也配合的很,如果距離遠一點,有些乘客甚至會站起身來主動把錢放在劫匪手里的帽子里,真特么令人啼笑皆非。
跟在后面的疤臉大漢就有點兇惡,兩只狹長的眼睛毒蛇一樣的在整個車廂里不停地巡視,手一直都放在腰間的槍柄上,裝槍的槍套明顯也是改裝過的,沒有上面的按扣,和李牧的快拔槍套有一拼。
幾乎是一瞬間,李牧就確定了先后順序,第一槍要保證能擊中后面的那個大漢,然后才是前面的這兩名劫匪,畢竟后面的那名大漢警惕性比較高,隨時都能拔出槍,威脅也就比較大,而前面這兩個稍好點,畢竟他們就算是想掏槍,也要先把手里裝錢的帽子扔掉才行。
決定了先后次序之后,李牧還順手檢查了一下自己的裝備,兩支彈容量為六發的柯爾特單動手搶,子彈都已經檢查過,沒有歪瓜裂棗的也沒有生銹的,保證都可以擊發,而左輪手槍這種武器又不怕卡殼,就算是運氣不好碰到臭子也就是多扣一下扳機的事。
這時前面的兩名劫匪距離李牧只有不到三米遠,拖后的那名劫匪距離李牧不到五米,就在前面兩名劫匪面向兩側收錢的一瞬間,兩人中終于出現一個大縫隙,拖后的那名大漢正對李牧,射界寬闊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