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說得過去。
至于那些出爾反爾的工人,李牧也是無可奈何,畢竟只是一個口頭協議,并沒有簽訂合同什么的,并沒有約束性,人家愛來不來,這種事李牧強求不得。
不過李牧也從來沒把希望寄托在那些已經成熟的工人身上,相對于那些已經成熟的工人,李牧還是喜歡自己培養工人。
比起“拿來主義”,自力更生肯定是麻煩點,但也只有是自己培養出來的工人,才會對李牧、對工廠有最大程度的認同,才會真正把工廠當成是自己的家,用句時髦的話說,這叫“主人翁意識”,比技術、經驗重要得多。
所以李牧對目前這種情況一點也不意外,看到小胖子和麥克在一起時,李牧就知道會有這么一天:“工人什么的你不用擔心,我也沒要求馬上就產生效益,所以把目光放在那些想進工廠,但沒機會的年輕人身上,我們自己培養工人。這么給你說吧,前期我不要求利潤,只要咱們自個能養住自個就行,咱們的工廠不僅要有生產部門,還要有研發部門,以后還要有廠辦學校,從托兒所到中學都要有,一方面可以幫咱們的工人減輕負擔,另一方面也能給咱們自己培養人才,所以別把目光放在眼前這些繩頭小利上,把目光放遠點,過不了幾年,那些人會哭著喊著回來找你?!?
和小胖子的工廠不一樣,或者說和這個時代所有的工廠都不一樣,李牧要給華人提供的不僅僅是一份工作,而且還是一個機會,一個提升自己的機會。
李牧要建的不僅僅是一個工廠,同時也是一個體系,一旦有華人加入這個體系,不僅可以獲得溫飽,同時也給子女提供了受教育的機會,讓他們能有機會邁向更高階層。
華人的人口基數毋庸置疑,就以現在的美國來說,十五萬華人就算是只有百分之一加入李牧的工廠,那么最少會有四、五千孩子進入李牧的學校,這些孩子們中即使又只有百分之一能成才,那在十年之后也將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