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合眾國和西班牙人的談判剛開始,就牽動了很多人的心。
最先趕到哈瓦那的是J·P·摩根,隨后各路神仙蜂擁而至,他們的名字星光熠熠:目前的美國鋼鐵界新秀、未來的鋼鐵大王卡內基,因為持有無煙火藥、將美國火藥協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的亨利·杜邦,一生從來不和人交朋友、性格孤僻、但實力雄厚的鐵路大王古爾德、已經創辦了標準石油,即將成為美國第一個億萬富翁的約翰·洛克菲勒,曾經的船王、現在的鐵路界大亨科尼利爾斯·范德比爾特——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十九世紀末的美國經濟,就是控制在這些人手中,
除了西班牙人還保持著不切實際的幻想之外,所有人都能看出,西班牙人已經日落西山,古巴合眾國將會成為古巴的統治者,一個新興的經濟體正在美利堅附近誕生,古巴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而西班牙人離開之后,需要有人填補西班牙人留下來的空白,這是一場華麗的盛宴,沒有人想缺席。
當然了,他們也有來參加這場盛宴的理由,除了前環太平洋鐵路公司董事長湯姆·斯科特是來尋找機會之外,其他人多多少少都持有李牧幾個月前委托J·P·摩根出售的古巴國債,嚴格來說,他們是來視察自己投資安全的,所以李牧無法拒絕。
在所有人中,和李牧關系最密切的無疑是卡內基,所以李牧第一時間和卡內基取得聯系,并且以最快的速度確定,將圣地亞哥鋼鐵廠的規模擴大一倍,同時在哈瓦那附近的卡德納斯開設第二座鋼鐵廠,規模和圣地亞哥鋼鐵廠一樣。
有了這兩個鋼鐵廠,李牧差不多壟斷了古巴百分之七十的鋼鐵生產,年產鋼材二十五萬噸左右,這個數字超過美國1870年全國鋼產量的三點五倍。
和上一次合作一樣,卡內基不需要出一分錢,但要派出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可以占據工廠百分之十的股份。
先確定了鋼鐵,李牧才有心思和其他人談判,在這一點上,李牧占據著絕對的主動,當初李牧和塞斯佩德斯簽訂的合同,就包括古巴的大部分礦產資源開發權,現在塞斯佩德斯雖然身故,但李牧的權利古巴合眾國是承認的,而且因為古巴合眾國現在無力進行礦產資源開發,李牧和代表古巴合眾國的尼爾森已經簽訂了一份補充協議,古巴合眾國將古巴的礦產資源委托給李牧代為開發,所以不管是誰,只要想開發古巴的礦產資源,都繞不過李牧。
亨利·杜邦他們都各有所求,亨利·杜邦想要古巴所有的硝石礦,洛克菲勒想要古巴海域的石油,古爾德想要修筑從圣地亞哥到哈瓦那之間的鐵路,至于科尼利爾斯·范德比爾特,他不僅想要鐵路,還想和李牧合伙開設一家航運公司,將加勒比海沿岸國家聯系起來。
J·P·摩根上一次來古巴時,入股了李牧的圣地亞哥投資公司,J·P·摩根了解李牧的商業規劃,科尼利爾斯·范德比爾特就是J·P·摩根向李牧推薦的人選。
在二十一世紀,幾乎沒有幾個人聽說過范德比爾特這個家族,但在十九世紀,這個家族一度比洛克菲勒家族還要輝煌。
一般意義上說,美國第一個億萬富翁是約翰·洛克菲勒,實際上不一定,1877年科尼利爾斯·范德比爾特逝世,他給兒女們留下來的財產總價值已經超過一億美元,美國之所以將約翰·洛克菲勒宣傳為美國的第一個億萬富翁,大概是因為科尼利爾斯·范德比爾特的子孫們不爭氣,在幾十年間就敗光了科尼利爾斯·范德比爾特留下來的所有財產,所以這是個和“美國夢”精神不相符的故事,得不到正面宣傳也是理所當然。
雖然科尼利爾斯·范德比爾特的后代不爭氣,但科尼利爾斯·范德比爾特本人卻值得所有人尊敬,11歲時,科尼利爾斯離開學校開始工作,16歲時,依靠從母親那里借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