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威嚴的甲士矗立在未央宮的各個角落,一隊隊宦官宮女,手托各種器物,穿梭于宮殿之中。
看到這種場景,許多文武百官一邊走進大殿,一邊竊竊私語。
“丞相,這是?”一個官員走到丞相公孫賀身邊,輕聲問道:“可是前方大捷?”
在歷史上,未央宮如今日這般盛裝,肅穆,威嚴,宏大的情景并不多見,也就只有前方大捷,漢騎長驅直入,率師滅國,遠伐夷狄大勝的幾次戰役后才有。
“不清楚!”丞相公孫賀搖了搖頭。公孫賀的外表很普通,他本人也并沒有一國丞相的威嚴與風度。
而事實上,公孫賀也確實算不上真正的丞相。
所謂丞相,上佐天子,下安黎庶,群臣避道,禮絕百僚,可封駁天子詔書,直斥君王之過。
當初,曹參為相輔佐孝惠,就曾經當面對孝惠道:今陛下垂拱,臣等守職,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直接叫孝惠劉盈少管閑事,不要干涉他的施政方法了。
而后歷代丞相,雖然權柄,威望皆不再足以制衡君王,然,丞相之權依然權傾朝野。
但是到了當今天子即位親政之后,形勢發生了劇變。
先后數位丞相或死于牢獄,或被逼自殺,丞相成了一個燙手的山芋。
公孫賀的前任乃是石慶,石慶之所以能夠出任丞相,一方面是因為他能力不行,丞相讓他當,天子就不必擔心自己的權力受到削弱,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則讓人苦笑不得了——因為石慶的父親石奮德高望重,孝景天子在世時就非常敬重,而作為石奮之子,石慶的孝行天下有名。
于是,歷史上第一個不是因為能力,而是因為名聲,孝順而當上了丞相的例子出現了……
原本人們以為,石慶或許是個特例。
但是所有人都猜錯了,石慶的繼任者公孫賀比起石慶更加……
當初在任命公孫賀為丞相的朝會上就鬧出了一個笑話,天子要任命公孫賀為丞相,但作為受命者,公孫賀卻當場大哭起來,死活也不肯受詔。
天子則硬是要他當丞相。
于是,君臣兩人一個死活要對方干,另外一個死活不肯受詔。
最后天子劉徹耍了無賴,把詔書直接塞到公孫賀手里,說:“丞相起來吧!”就自顧自的走了,公孫賀這才勉強的當上了丞相。
這也算是創造了歷史,歷史上第一個自己本人不愿意當丞相,被君王逼著當上了丞相的人。
而公孫賀當丞相這么多年,要說政績什么的,還真沒有,或許唯一的功能就是每天坐到丞相府的大位上扮演一個傀儡、木偶以及橡皮擦的角色。
而這個恰恰是劉徹需要的聽話丞相。
所以,那人問公孫賀,算是問錯人了。
這時候,黃門蘇文走上大殿的臺階,高呼:“天子駕到,群臣拜謁!”
“臣等參見陛下,愿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文武大臣這才停止了交談,按照隊列順序分為文武兩班,叩拜道。
“近日關中大旱,三輔各地半月無雨,朕實感五內俱焚,此朕德薄之過,上帝欲示警于朕也!”龍座之上高高在上的天子,威嚴一如往昔,眼光所及之處,群臣莫不俯首,雖然是在檢討,但是語氣中沒有任何的認錯的意思,這就是劉徹。自信,驕傲,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劉徹!“臣等萬死!”群臣那里敢讓天子承擔失德之罪,要是天子都無德了,那么在下面的大臣豈非不是亂臣就是賊子了?
“此皆臣等之過,無關陛下……”
好在,劉徹也就是意思意思,做做榜樣而已,并沒有真的自我檢討,認錯的意思。他很快就跳過了這個話題,道:“幸有太子據,名身立德,老成謀國,獻策于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