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來到張冢里。
眼前的景象已經是另外一個模樣了。
劉據記得清楚,他第一次來到這個小山村的時候,這個小村子對外進出的道路,泥濘不堪,寬闊的沂水河阻斷了張家里通向河對岸的途徑。
而如今,一條堅實的石橋”橫跨南北,溝通了沂水兩岸。
便是上次來的時候,還滿是泥濘的道路”此時已經鋪上了碎石”整整齊齊”雖然難免顛簸,但卻不用再受泥濘掙扎之苦。
在道路兩側,十來個村里的男子正揮舞著鋤頭,整修著道路。
比起劉據在其他地方看到的村民,這里的村民,基本上面無菜色,一個個面色紅潤,衣著整齊,身上已經很少看到有打補丁的地方了。
見到劉據這個,熟人,他們紛紛行禮作揖。
無論精神樣貌”還是舉止神態,都已經煥然一新。
放眼看過去,小小的張家里此時格外的祥和,甚至有幾戶人家正在準備蓋新房子。
“倉稟足而知禮節,圣人誠不欺我也!”劉據自也感慨一聲。
對于張家里的情況,這一來二去,劉據也了解的很清楚了。
他知道,給這個小村子帶來這樣的變化”都是一個人,那就是張恒張子遲。
全天下除了南陵張恒之外”再沒有第二個,能在短短不到一年時間,就讓一個村子,徹底擺脫饑寒,步入溫飽,甚至還能有余錢蓋新房,制新衣的。
而張恒付出的,卻不過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利益。
無論是租借家禽的舉動,還是獎勵佃農耕作,劉據知道,其實張恒付出的并不多”也并未對他的收入產生什么影響”相反的,他的租稅可能會一年比一年多。
至于拿錢請人做雕版,燒制紅磚什么的”張恒更是在這些舉動中獲得了超高的回報。
“為什么別人就不愿意這樣做?”,看著又變了一個模樣的小山村,劉據開始思考起來。
他想不通,為何明明可以帶來更多收益”同時還能讓百姓獲益的事情,就擺在這里,全南陵都看的清楚”但是為什么鄰近幾個村子的地主不懂得仿效?
難道,出讓一點點利益來換取更大利益和一個好名聲這么劃算的事情,他們還有什么顧忌不成。
劉據搖了搖頭,對于這個問題,他實在沒辦法想通。
“走,去張先生家!”劉據拉了一下韁繩,就對左右道。
然后”他一馬當先,朝著張恒家的位置而去。
來到張恒家門前的時候,劉據為眼前的景象感到震驚了。
出現在他眼前的是,幾十個衣衫襤褸的男子”拖家帶口,在張府門前長跪不起。
“求二郎發發善心,收留我等!”入耳的是一陣陣的哀求聲。
劉據的眉頭微微一皺,臉上感覺有些火辣辣的燒。
作為這今天下未來的主人”他最見不得的就是這些底層衣食無著,甚至連戶籍都沒有的人家。每每看到這些可憐人在寒風中顫栗,在酷暑中勞累”劉據就覺得,那是自己的責任。
“去問同看是怎么回事?”,劉據對左右吩咐。
一個護衛領命而去,沒多久,他就回來稟報道:“回稟殿下,臣探知”這些人都是得知張先生有了喜事,就三五成群,商議著要趁著這個好時機,來討得一個進入張家里求生的機會……”
“他們都是附近幾個村子的佃戶…………”護衛頓了頓,咽下一口。水,遲疑了一會才補充道。
他之所以遲疑,是因為他知道,太子殿下,最是看不過眼窮人的可憐。
曾經好多次”他曾親眼看到過太子為此默默流淚。
“怕有好幾十戶人家吧”劉據有些默然。
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