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書館中,李昂抱著一疊卷宗,放在桌上。
要調查所謂的“吳郡閶門海鶻三十九”并非易事,年份久遠,物是人非,曾經的閶門造船廠早就不在原來地址。
好在,厚厚卷宗中依舊存在只言片語。
前隋歷代皇帝,許多都熱衷于尋找傳說中的無盡海海外仙山,以求能獲得長生不老藥,永生永世,永掌皇權。
這也使得前隋的造船業、航運業異常發達,
其將作監不計成本建造出的大型海船,哪怕放在現在,其性能依然優異。
民間也有大規模的海船商隊,最遠去到西國進行貿易。
“海鶻是種中型海船的名字,由閶門船廠于大業四年率先生產,因其穩定可靠,被各家商號購買,用于海貿。”
“當時蘇州各商號中,最顯赫的無疑是益遠商號。鼎盛時期,擁有大大小小兩百余艘海船,兩萬余名海員、勞工。。掌握益遠商號的蘇氏,其家族成員也做到了長史官職——僅次于蘇州刺史。”
“然而大業十年,海岸線天災頻發,海況惡化, 許多海船遭遇天災沉沒。益遠商號受到的打擊尤為慘重, 迅速衰敗下去。而蘇氏,則像是遭到詛咒一般, 家族成員逐一離奇病逝。”
李昂看著卷宗資料,眉頭微皺。
前隋不比虞國,那時候修行宗門繁多,出世入世更加頻繁。
一些修士會與民間商號、幫派綁定,
作為供奉, 為商號、幫派解決麻煩,
以換取修行資源。
按照益遠商號的體量,聘請修士絕不是什么難事,但在大業十年, 到大業十三年, 短短三年時間內,蘇氏家族直系旁系近兩千人,竟然死得只剩下四百。
當時的吳郡可沒有爆發疫病, 以至于民間有流言,稱蘇氏是從海底打撈上來了什么不該惹的東西,為家族帶來了不可逆的厄運。
這段故事之所以能流傳下來,是當時的蘇氏家主,可能出于拯救家族的目的,在蘇州城南的郊外,修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莊園。
該莊園的占地面積極大,建筑風格與民間流行迥然不同, 缺少作為隔斷的中庭,
相反,所有房屋都緊緊貼在一起, 內部結構極度復雜, 充滿了難以發現的暗門、暗道、密室。
外人走進其中,很容易迷路, 必須要由向導帶領。
據傳聞, 當時的蘇氏家主建造這么一座莊園, 是為了抵御針對他家族的詛咒——莊園越復雜, 就越能拖延惡靈索命的腳步,為家族爭取生機。
這種策略最后有沒有奏效, 不得而知,十幾年后, 隨著前隋皇帝遇刺身亡,隋帝國轟然崩塌。
各州郡陷入混亂無序,戰火紛飛,蘇氏也和茫茫多的“豪門世家”一起,淹沒在歷史長河中。
“卷宗上明確記載了,蘇氏商號買下了閶門船廠的前四十艘海鶻。也就是說,裝有墨絲的石盒上刻著的海鶻三十九,確實屬于蘇氏商號。”
李昂默默道,“問題在于, 那艘船,以及整個蘇氏家族, 遭遇了什么...”
要想弄清楚這一點,最好的辦法無疑是找到沉船、家族志,或者墓志。
李昂離開藏書館后, 立刻控制墨絲分身,在夜晚潛行到蘇州城南郊,經過一番搜索, 找到了蘇氏莊園的遺址。
遺址位于山坡之上,早就已經被肆意生長的草木、藤蔓覆蓋,只能在草木之下,找到一些還沒有被以前村民撿走的石磚、石瓦。
‘零星剩下的木質結構,有明顯被焚燒的痕跡。不知道是被蘇氏自己人燒毀的,還是由于隋末時候的混亂...’
墨絲分身翻找了一陣,但可能是因為蘇氏在當年富可敵國、被人覬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