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藏書閣當(dāng)中,黑衣道君慵懶側(cè)躺,一如既往地翻閱典籍——離開人間這大半年的時間里面,他四下游玩一番之后,卻發(fā)現(xiàn)這一方天地雖然壯美,但是還是不如窩在這藏書閣當(dāng)中來得輕松舒服。
而今注意到了自家弟子所作所為,禁不住撫掌贊嘆一聲,道:“將道闡述于文字之上,每一個文字當(dāng)中都蘊含有遠(yuǎn)超本身意義的神韻,卻又剝離了其中神通,只留下了最純粹的道韻,好,好啊!”
“如此若可傳遍后世,可通讀者,可窺見其中之道韻。”
“而這些文字的每一個皆是我太赤靈文,蘊含無邊道韻,卻又剝離諸多威能,只為傳道,甚妙,甚妙!”
“幾可稱之為上繼三清,下開道統(tǒng)了!”
“不錯不錯,哈哈哈,算是有幾分本座之手段!”
上清靈寶大天尊頗為滿意,而且對于自己的弟子,絲毫不吝嗇于夸贊。
不愧是本座的弟子!
不錯,不錯。
上清靈寶天尊先前還因為上清洞玄真君出面時候吟誦那詩而覺得頭痛,當(dāng)時既覺得那一座七殺碑不錯,想要出去炫耀一番;又因為那道人是吟誦那詩號登場,有些不愿意去承認(rèn),正自煩惱,就見這弟子做出這等事來。
之前的煩惱一下就沒了。
此刻卻是禁不住放聲大笑起來,笑聲酣暢淋漓,委實是痛快,痛快!
……………………
大羅天上,玉虛宮中,卻見群賢畢至,仙真羅列于下。
上上首之處,玉清元始天尊正在講述大道玄妙之文字,一側(cè)玉清十二圣真皆側(cè)耳傾聽,其余諸玉清門下的徒子徒孫眾多,皆著道門清修之衣著,眉宇清朗,氣質(zhì)幽深,有道門之神韻。
今日乃是十年一度,玉清元始天尊親自講述道法神通的時候,本來該是半年前的,只是大半年前,天尊似有其余諸事,竟然是一直未曾開壇講法,故而這玉清門人卻已等待了足足大半年有余。
本來都以為天尊這一次不再講述道法,心中多有些失落的時候。
天尊卻忽而開壇說法,當(dāng)即都是無比珍惜這機(jī)會,全神貫注,或做側(cè)耳傾聽狀;或立于原地,雙目微垂,搖頭晃腦,都是聽得極為入神,如癡如醉,只覺得千般妙法,無盡神通,卻都在大天尊的講述之下,在自己的面前徐徐展開。
立刻便要有所悟!
立刻就要有所得!
只是就在此刻,玉清元始天尊的講述忽而微一頓住。
竟然是停下講道,不再繼續(xù)闡述那無上玄妙之音,諸多道門清修的仙人們一下子從那種聆聽大道之音的頓悟當(dāng)中清醒過來,皆是訝異不已,彼此對視,眼底茫然,卻又不敢開口置疑道祖,不敢詢問他為何停下來。
唯太元圣母,為玉清十二圣真,地位頗高,又是在極為古老時代就追隨玉清元始天尊修行的弟子,卻是好奇不已,元始天尊未曾當(dāng)真止住論述大道,而是不緊不慢,仍舊將大道闡述完畢。
詳細(xì)為徒子徒孫講述道法疑惑處,而后才敲玉磬一十二聲,清脆悠遠(yuǎn),群仙心神清明,皆是齊齊行禮,口稱多謝天尊慈悲,而后方才步步后退,離開了這大羅天中。
之后或者騰云駕霧,或者騎乘仙鶴,各自回返自己的洞天福地以及道場,要趕忙趁著靈機(jī)未散,領(lǐng)悟沒有消失的時候,將這諸多的感悟記錄下來,以好在之后十年百年間細(xì)細(xì)琢磨參悟,等待下一個十年講道。
唯太元圣母,留下此地,見諸多弟子離開,送別其余師兄弟,方才好奇,笑著詢問道:“老師講述道法之時,素來從容不迫,大道如玉珠落昆侖,片刻不停,方才卻止住了足足五個呼吸,卻不知為何?”
若是旁人,斷不敢如此詢問。
太元圣母卻知玉清元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