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邊妙法,諸般神通,此刻皆盡在眼前鋪展開來,任由采擷,而道人似窺見過往之自己,此刻的他看到的是眼前的巨鼎,而仿佛隱隱然合于自我,卻也高于自我之我,卻仿佛見到了道。
上中下三乘大道論,是齊無惑入道之初,老師曾帶他問道心,行天下之后,告知他的大道區別。
而現在他自己探尋自己的前路,卻也已如此地做出了上中下三乘的區分。
前路皆在我的腳下。
恍惚之間,齊無惑前面亦盤坐另一個‘齊無惑’,皆是自己。
是叩問本心。
是我與我論道。
其一者自語詢問道:
五炁已得,數年便可大成,該如何?!
齊無惑自窺道韻,且言道:“三年之內,人之炁大成純熟,而自神武而往邱龍國數州,上敕諸神社令,以安百姓黎民,定人道之氣運;下設城隍陰司,以鎮陰陽之界,定生死之長河,如是者且行且堅,氣機純熟,自然相合。”
“乃以人間磅礴大世為儀軌,得五方五炁,天地人神鬼皆在掌控之中。”
“如此觀之,便是我當年曾經和老師所說的,鎮天地人神鬼之氣象。”
“五方神通,盡在掌控,敕神封鬼,舉手投足。”
這是十六歲齊無惑見到的畫面,是那時還沒有登仙的他所能夠遠遠望見的最大的力量和最為遙遠的境界,那時的他勉勉強強靠著泰山府君祭,窺見了一絲大品之神韻,而后在陰司幽冥道出了當鎮天地人神鬼之號,為老師所贊嘆。
只是,當少年道人一路行來,站在這一座山的山腰的時候。
他已經可以窺見了更高更遙遠的風景。
天地人神鬼,已經從最終的追求,成為了真君的五炁。
乃至于此刻,業已登臨更高的視角,已經窺見了這一道路的風光。
這才知道,往日老師之贊嘆,或許只是因為‘以不曾成仙的境界,說出了這樣的見解,委實是驚嘆’,而沒有說出的話卻是,人會成長,會伴隨著前行的道路,對于萬物都有更多的理解,有更高的領悟。
于萬事萬物如此,于大道亦如此。
大道徐行艱難久。
怎可以止步不前?!
若是而今之我,對于道之領悟,仍舊和年少時候一樣的話。
這些年,豈不是白白浪費了?
豈不是,蹉跎光陰?
而今的青年道人垂眸,對于年少時自己窺見之道做出了評斷,語氣溫和道:“如此,則帝境可成,大品有望。”
“然天為何天,地為何地,以何為主?以何為輔?”
“誰人為主,誰為輔,以內景天地,囊括大有,又如何一己化六界?”
“強行鎮之,而非御之,非御之道;牽連過多,超脫無路,非清之道。”
“只如亢龍沖天,雖氣勢磅礴,立意高猛,卻過剛易折。”
“有望于大品,卻斷絕于御清,若只是如此行之,則終只如天界之火曜,西方之佛國,前路已斷,回頭無路,大品之力,已是極限。”
“不過,下乘!”
齊無惑道出了這一句話的時候,前方少年時自己的模樣微笑散開來了。
對面之我,再度叩問此心,身軀微前趨伸,且自言,語氣平和,聲音卻似乎變得更大,有風雷聲,道:
“若如是,以二鼎之威,已經可以令人之炁大成,可令五炁回轉。”
“若且先純化自身之炁,令其流轉于內,乃待天下一統,人間大化,九鼎合一,重現太古之風,合此大勢而成。”
抬起手指了指天穹,語氣平和從容,道:
“以人為主,而天地為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