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賢公好樣的。”
“忠賢公智勇雙全。”
“忠賢公,我們都不怪你。”
陸元昊能說什么?
他不知道這些暗中吆喝的百姓是不是九千歲找的水軍。
這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氣氛已經烘托到了這個份上。
話也說到了這種程度。
他必須要原諒九千歲。
安全司也必須要原諒九千歲。
否則,錯的就會是安全司。
輿論是一把利劍,很顯然,之前被輿論深深傷害過的九千歲和東廠這一次卷土重來,已經深刻吸取了教訓,并且學以致用。
陸元昊只能道:“九千歲客氣了,陸某代表不了安全司。不過九千歲為國立下大功,安全司上下也感覺與有榮焉。”
陸元昊到底還是年輕,所以沒有稱呼“忠賢公”這種明顯的美譽,反而用了“九千歲”這個惡名做稱呼。
但九千歲好似渾然不覺,再次作揖致歉:“無論如何,魏某給安全司的形象帶來了麻煩。此番公務忙完之后,魏某定然去安全司登門致歉。”
九千歲的這場秀,無可指摘。
任誰都挑不出毛病。
東廠PK安全司第一局,安全司吃了一個啞巴虧,很顯然還要繼續吃下去。
京城百姓紛紛為九千歲鼓掌。
而朝中的一些高官重臣,他們是聰明人,他們則為九千歲展現出來的權謀斗爭手段而感到敬畏。
當初九千歲就是權傾朝野的權閹,不缺權謀手段,現如今又吸取了當初政斗失敗的教訓……與這種人為敵,難度太大了。
九千歲輕松搞定了陸元昊之后,便把注意力放在了魏君身上,又主動向魏君行了一禮。
“魏大人,我們還是本家,本官也要多謝你的提醒。”九千歲道:“如果沒有魏大人的那篇文章,托塔天王不會相信本官就在宮中養傷,從而對本官毫無防范。殺死托塔天王,不是本官一個人的功勞,也不是東廠單獨的功勞,魏大人也居功至偉啊。”
這話純粹是扯淡。
托塔天王看不看《破曉》報還是兩說呢。
即便看,這也扯不上關系。
因為托塔天王從邏輯上,本來就不會提防九千歲。
誰會去提防一個突然冒出來的老古董來刺殺自己?
九千歲這是硬送功勞。
明眼人都能看的出來。
但是……百姓大多都不是明眼人。
上面說什么,他們就信什么……哪怕民智開了之后也是如此,更何況大乾還稱不上民智已開。
所以聽到九千歲這樣說后,現場甚至響起了陣陣掌聲和歡呼聲。
毫無疑問,已經成功洗白為“忠賢公”的九千歲和本來就已經成為大乾百姓心目中圖騰的魏君互相保持友好,對于很多百姓來說都是值得歡呼雀躍的事情。
伸手不打笑臉人。
九千歲放低自己的姿態,魏君當然也不能不給面子,這是基本的情商問題。
再說了,即便可以不給九千歲面子,現場這些百姓的面子也是必須要給的。
魏君知道很多百姓都是發自內心的相信九千歲的話,也愿意看到九千歲把功勞分給自己。
他不能讓這些人失望。
所以,魏君只是簡單的和九千歲聊了兩句,然后一行人就正式回轉京城。
董大將軍和九千歲這一次回京,帶來的將是連鎖反應,但也會是長久的。
好戲還在后面。
而且這場戲的高潮也還沒有到來,所以很多人都不急。
關于這一次董大將軍和九千歲立下的功勞,雖然有情報傳回,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