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建議沒有一人反對,很快得以全票通過。
“那么會議第二部分,我代表研究院專家向各位匯報目前的科研進展。”高偉打開一個新的PPT,開始報告。
這個部分便輕松多了。
領導聽得開心,與會者交流起來也沒什么顧忌,畢竟它不涉及到政治對錯,亦不必承擔未來決策錯誤帶來的嚴重損失。
更何況這一部分的成果確實稱得上碩果累累。
“我部與核能所合作的托卡馬克聚變堆已經成功運行四十八小時,期間輸出的發電功率為一百五十萬千瓦,這相當于一個大型風光綜合發電站的總功率。后者通常占地在一千平方公里左右,而這個原理堆只需要一間三百平米的廠房。”
“實驗表明,由復教授帶頭開發的爻石超導聚能裝置完全能夠勝任約束聚變等離子流這一核心部位裝置,而且改進后的樣機結構更簡單,運行也穩定。我部和核能所都認為,它已具備了正式投產的所有性能指針。初步開發計劃已經放在附件中,請各位自行閱讀。”
薛泉一邊聽著高偉的匯報,一邊點開屏幕下方的附件按鈕。
他對技術上的事情并不太懂,但不妨礙他去了解這個項目所蘊含的意義。
而核能所主導的初步計劃顯然也考慮到了給領導閱讀的需求,因此寫得一目了然。
簡單來說,他們打算在西邊青州高原的地底建造一個可并入電網的聚變發電站,第一期工程規劃發電機兩百組,裝機容量為三千萬千瓦。從參數可以看出,投入實用的電機與實驗室的原理堆幾乎一模一樣,這說明后者已經十分成熟,或者說這些核專家們對原理堆相當滿意,幾乎挑不出太多毛病來。
薛泉隱約還記得,上次會議時復教授提到過三峽水電站的裝機容量差不多在兩千五百萬左右,這意味著新核電站的第一期工程就已經超過了三峽的總發電功率。
這絕對是一個大膽到令人咂舌的計劃。
要知道國家辦事通常喜歡小步快跑,在實際運用中找到改進的地方。
“為什么選在青州高原,而且還是在地底下?”有人提問道,“新核電站難道不需要大量活水來散熱嗎?”
“建在地底主要是為了安全考慮,這個世界已經越來越不太平,我們得做好防范準備。”高偉代專家解釋道,“選址地點有兩條地下暗河,能發電所必須的水源。傳統核電站通常臨海是考慮到安全問題,萬一失控可以就地取水冷卻,但聚變電站沒有這一難題,一旦關閉核心,聚變所需要的能量和壓力都會消失,核反應也不會再繼續維持下去。換而言之,聚變電站沒有堆芯溶解的風險。”
薛泉的注意力則集中在“防范準備”四個字上。
看來國際上各國間的摩擦與矛盾已到了難以調和的地步。
如此一來,對異世界的研究就更加重要了……新科技的進步或許會成為敵人無法預計的底牌。
“另外一項突破,是關于寄生之種遺骸的研究。丁博士的團隊發現這種黑色布條狀物質不光可以吸收電能,還可以吸收中子。前者可以造成軟硬的變化,而后者會讓它增殖。”
“讓遺骸……增殖?”
“呃,按丁博士的觀察結果,是指它會豎向增長,也就是越變越長。但它依舊不具備生命特征,不會自主產生反應。不過遺骸確實容易引起誤會,我們內部現在稱其為百納鋼。”
好家伙……吸收中子就越長越長,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豈不是可以量產了?薛泉想到這里打開麥克風問道,“你們已經找到應用方向了?”
“應用前景極為廣大。”高偉點開另一個PPT,“各位領導、同志請看,它可以被視為一種可變外殼材料,用在裝甲、建筑、武器工業等方面。”
“就拿裝甲來說明,它的重量遠低于同體積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