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瓶子,里面裝著就是三粒黃芽丹。他手中黃芽丹的來歷我知道,那天我偷聽他和紫英姐談話的時候,他敲詐了紫英姐九粒黃芽丹。我也不想提這個,順手接了過來。
“風(fēng)君子,剛才情況急,忘了問你。你是怎么找到這里來的?又恰好帶著黑如意擋住了那條龍?那條白龍又是怎么回事?它現(xiàn)在怎么樣了?”
風(fēng)君子:“你一下這么多問題我怎么答,你聽我慢慢說,這件事情話就太長了……石野,我先問你,你知道此地為什么要叫鯉橋鄉(xiāng)嗎?青漪江下游那個地方為什么又叫天門鄉(xiāng)嗎?”
鯉橋鄉(xiāng)?天門鄉(xiāng)?這是蕪城自古以來的地名,人人聽著習(xí)以為常,并不考慮其中有什么特別的含義。然而他一問,我倒想起來了——自古以來就有傳說,鯉魚跳龍門,可以化龍飛天而去。這個傳說并不是蕪城所獨有,甚至黃河中都有一道龍門峽。而鯉橋、天門這兩個名子,不就是化龍飛天的意思嗎?
想到這里我又想起了當(dāng)?shù)氐囊皇淄{,這首童謠流傳很廣,我小時候也學(xué)人唱過,不知道是從什么時候流傳下來的。我記得前面四句是:從云水道,不見牛馬,青漪長潮,鐵樹開花……。小時候不知道意思,現(xiàn)在看得古文比較多應(yīng)該明白了。
俗話說虎從風(fēng)、云從龍,從云二字指的就是龍。那么“從云水道”,指的是龍行走的水道。“不見牛馬”是一個形容詞,指的是江水寬闊,對岸看不清牛馬,那應(yīng)該是洪水時的景象。于是我對風(fēng)君子說了這首童謠以及我的想法。
風(fēng)君子聽完之后點頭道:“這首童謠我沒聽過,但是《蕪城州府志》我看過。想當(dāng)年修建金寶圩時的蕪城太守曾有遺訓(xùn)——青漪江水道寬闊,但萬不可占用囤田,否則將因小利而招大害。蕪城的各處大圩少說也有幾百年歷史,唯獨這鯉橋圩和天門圩是解放后修的,占了青漪江的水道……這是怎么回事?”
風(fēng)君子不清楚鯉橋圩和天門圩是怎么回事,我可是聽說過。這兩座大圩是想當(dāng)年“農(nóng)業(yè)學(xué)大寨”的時候修的,口號是要向“肥沃的江灘要糧食”。當(dāng)時還有一種說法叫什么“革命群眾多奇志,敢叫蒼海變桑田!”這兩座大圩很短時間就修成了,當(dāng)?shù)氐膭趧恿缀醵及l(fā)動起來,就連我們村的金爺爺也上堤挑過土。青漪江這一帶本來是在山地之間,是一片開闊的灘涂濕地。后來鯉橋圩與天門圩修成之后,青漪江就剩下了一條之字形的水道。這兩圩落成之后,確實多了幾十萬畝糧田,但是青漪江的水患也更加頻繁。
“風(fēng)君子,你的意思是說鯉橋圩與天門圩擋住了那條白龍的水道?!前埵菑哪膩淼哪兀渴郎显趺磿嬗旋??”
風(fēng)君子:“是不是真有龍沒必要去管它,看見了也就是看見了,看不見也真是看不見!……我告訴你,這條螭龍從白莽山潛龍淵中來,其實我今年四月去白莽山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了,沒想到它真的這么快成了氣候……我曾經(jīng)對你說的蕪城大劫指的就是這場水患,所以我要留著黑如意對付這條螭龍……這下你明白了?”
“原來是這么回事,我明白了。那條龍現(xiàn)在怎么樣了?”
風(fēng)君子嘆了一口氣,眼中有哀傷之色:“它剛剛修煉成形,卻發(fā)現(xiàn)水道受阻,想乘風(fēng)浪沖開水道,卻又碰到了我。我沒殺它,也沒傷它,只是將它又鎖回到潛龍淵中……石野,如果你將來有空,去一趟白莽山潛龍淵,叫這條龍出來問問,看它有什么要求,能幫忙的我們盡量滿足它……”
風(fēng)君子剛才的行為,幾乎是以一人之力挽救蕪城幾十萬居民家園的大英雄。然而在這位“大英雄”的臉上,看不見一絲豪情壯志,坐在那里反倒像一個悶悶不樂的泥猴。我問他:“為什么?……為什么你不自己去?”
風(fēng)君子:“我沒臉見它!……你想想,假如你好不容易考上了全國重點大學(xué),有人非要說你的身份不合適,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