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回 云深不知處,善藏山于澤(上)
齊云觀的道士我見過,都穿著一身青灰色的道袍,而今天澤仁穿了一身青紫色的道袍,服色明顯與他人不同。我只看了一眼,就猜到他的身份可能已經是齊云觀的觀主。澤仁果然答道:“小師叔,你猜的不錯。和塵師叔閉關后,門中長輩就把齊云觀的俗務交給我打理,讓你見笑了。……請隨我來,我知道你要去什么地方。”
澤仁領著我走入齊云觀的大門,這回沒人查票了。穿過游人來來往往的幾重院落,走入掛著“游客止步”牌子的月牙門,又來到我曾經與澤中起沖突的那個院子。院墻上被我撞出的大洞早已修補好,依稀還可見當日的痕跡。我們沒有在此停留,而是又穿過一重院子,來到了齊云觀的后院門前。
這里需要介紹一下齊云觀的結構。齊云山朝著九連山脈的一側山勢平緩,而朝著青漪湖的一側壁立如削,仿佛整個九連山脈到此為止被一刀切斷。齊云觀在齊云山的半山坡上,大門前十分平緩開闊,而后院的圍墻就緊貼著懸崖而建。也就是說,除非你會在天上飛,否則不可能從后門進來。其實連飛鳥也進不了齊云觀的后門,因為齊云觀后院的懸崖一直到百丈之下的青漪湖水面,終年被濃霧緊鎖。那么,齊云觀留一道后門干什么?
這后門不是給普通人走的,它應該是留給正一門的修行弟子一條神秘的道路。我正在這么想的時候,澤仁已經打開了后門。這門一推開,立刻看見了外面的白霧彌漫。齊云山青漪湖一側的白霧很怪,終年緊鎖山崖,濃的幾乎都化不開,是地地道道的白云愁霧。這白云愁霧似乎也有靈性,只在門外彌漫,一絲也不飄進齊云觀。
澤仁不意察覺的笑了笑,對我招手示意:“三山門戶已經開啟,小師叔請隨我來。小心腳下!”言畢轉身走入到虛空的濃霧之中,隨即消失不見。
靠!這好像是在考我呀?路在哪里也不明說一聲。普通人誰也不會就這么一腳踏進懸崖外的白霧之中,真要是一腳踏進去,那絕對是摔的尸骨無存。修行人呢?
我站在門檻前,將神識的靈覺延伸到最大范圍,去搜索感應濃霧中的一切。我笑了,我的神識觸摸到了道路,面前確實是凌空的懸崖,但是一丈開外似乎從對面延伸出一個平臺,是堅實的可以落腳之地。對于修行人來說,神識到了就可以了,沒必要一定要親眼看見。我一縱身跳了過去,落在了那個平臺上。
躍入濃霧之中站定,突然眼前一變,這霧中居然無霧!我立足的地方很像昭亭山的望天石,是一處山壁上遠遠斜伸出的一道石梁。在石梁上回望來處,白茫茫一片白云濃霧緊鎖,居然和齊云觀后門前見到的景象一樣。見此情景我心中一動,想起了一個地方,那就是梅氏禁地菁蕪洞天。走進菁蕪洞天門戶之后回頭望,來處也是這樣一番景象。
這道石門在山壁的半腰處,然而并不孤懸。面前的山壁被人工開鑿出一線道路,有一條白色的石階劈山向上。澤仁不在,我面前只有這條路。我沿著石階節節而上,盡頭處走入到一片異常開闊的、三山環抱的山谷之中。這山谷草木青翠,泉流靈秀,可望見有三座山峰高聳,一座遠遠的在我的正面前方,而另兩座分居左右。
石階盡處立著一個漢白玉的牌坊,牌坊上橫書四個大字“正一三山”。澤仁就站在牌坊下等我。看見這牌坊,我又想起菁蕪洞天,這石階,這漢白玉坊,與菁蕪洞天確實有太多類似之處,只是規模大了許多。這是什么地方呢?應該是修行人的洞天結界。但它與菁蕪洞天是不一樣的,菁蕪洞天藏在龍首塔下的山中,而整個正一三山卻藏山于澤,座落在青漪湖中卻能避開世人耳目。九連山之所以叫九連山,看來古時確有九座主峰,只是后來有三座山讓正一門給“藏”起來了。修行界千年第一大派,果然手筆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