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回 日出嵩山坳,晨鐘驚飛鳥(上)
先出山林來到大路,游客還真不少,都是往少林寺的方向。沿途有不少摩托車面包車停下來招呼:“去少林寺的吧?路還很遠呢,坐我的車便宜,一人十塊。”
我笑著搖頭。紫成問我:“師父,少林寺還有多遠?”
“你自己不會看嗎?”我手指的路邊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少林寺五公里。
一路前行來到少林寺景區(qū)的大門,花錢買票進去又看見一塊牌子:距少林寺兩千四百米,距塔林兩千八百米,電瓶車五元一位。我又搖頭笑了笑,牽著紫成一路走向少林寺。這座千年古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魏孝文帝為印度僧人跋陀所建。建寺三十二年后,釋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傳人達摩渡江北上來到少林,于五乳峰下面壁九年,開創(chuàng)了中華禪宗一脈。少林寺從此被奉為禪宗祖庭。
禪宗之源頭始于靈山法會,佛宗拈花迦葉微笑,佛祖密咐本心正法眼藏,并授予信衣木棉袈裟。達摩將木棉袈裟帶到少林,傳至六祖,隨后被武則天取去下落不明。但木棉袈裟的下落我是知道的,它就在法澄的身上。法澄將木棉袈裟帶回少林寺,就有還信衣于祖庭的用意,但這些年來他似乎并沒有找到真正的衣缽傳人。
在路上紫成問我:“師父,你昨天晚上提到的,兩年多前在杭州靈隱寺,法澄大師曾經(jīng)敲過風(fēng)師祖腦門一記。那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正想告訴你進廟門的規(guī)矩,那就先跟你講講這個故事吧……”
兩年前的五月,風(fēng)君子到杭州出差,順道去了靈隱寺游玩。在山門外受不了小販的騷擾,花二十塊錢買了一捧香燭,其實他本來就是想去看一看沒打算燒香拜佛,無奈那個賣香燭的小姑娘纏的太緊了牽著他的衣角不放。進了山門后一路燒香點蠟,供香的時候是要拜的,風(fēng)君子身邊的人都在拜,他也跟著拜了。舉香過眉拜天,平香胸下拜地,然而當中卻不拜佛。他本來就不信奉佛家,封印神識之后也一樣不愿拜佛。
他是個散客,一路亂逛,還時不時插到旅游團隊中聽導(dǎo)游講解兩句,一直到最后一進藥師佛大殿,他手里的香燭還有一半沒有供奉。結(jié)果他倒好,像完成任務(wù)一樣全部點了,蠟燭在燭架上插好,一大把香燒著了順手就往香爐里一放背著手就離開了。他跑到佛殿去看熱鬧,有不少信徒排隊到佛像前的蒲團上磕頭,風(fēng)君子也排到隊伍里面去了。
輪到他站在蒲團前面,他居然沒有跪下,更別提磕頭了。他就那樣站在那里面帶微笑的鞠了一個躬,鞠躬的時候還賊頭賊腦的抬頭看佛像,然后就在旁人驚異的眼光當中轉(zhuǎn)身跨出了門檻。他自以為很瀟灑,走下大殿的臺階剛來到院中就出變故了。他就聽見腦門正中當?shù)囊宦暯痂F鳴響,正在翩然行走的身形被憑空定在當?shù)亍H耸潜涣糇×耍橇荷蠋У慕鸾z變色鏡卻嗖的飛了出去落在幾米外的石板地上——因為慣性的作用。
風(fēng)君子當時被撞懵了,好半天才反應(yīng)過來。如果有旁觀者看見一定會覺得很奇怪,這個人從殿前臺階上大步走下來,然后一頭就撞在院子正中的香爐飛檐上。這個大肚香爐有一人多高,上面還有像小亭子一樣的四角飛檐向外伸出一截,風(fēng)君子的腦門正好撞在上面。可風(fēng)君子自己卻覺得更奇怪,他走路又不是沒長眼,那么大一個香爐怎么會看不到?感覺自己明明撞不到,香爐的飛檐一角突然就像長出來一截迎在他的腦門上。
這沉重的撞擊之下他卻毫發(fā)無傷,落地的眼鏡也沒碎。風(fēng)君子揀起眼鏡,又摸了摸腦門,看了看香爐突然又回頭看見了大殿中端坐的佛像。他露出了一絲疑惑,也有一絲恍然的神色,苦笑著離開了靈隱寺。這個頭磕的夠重的!
后來有一次他回蕪城找同學(xué)一起喝酒,閑聊中講起了此事。我一聽就覺得有問題,難道是哪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