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遇到什么其他的矛盾,哪怕是很正常的矛盾,拯救者往往就會說:“你曾經有那么多缺點,我都原諒了你,還幫你改正了,你怎么就不能好好對我、聽我的話呢?事實已經證明,你應該全聽我的!我是這么優秀,這么善良,是我拯救了你?!?
這種情況多了,久而久之就會積累出更大的矛盾,然后又進入下一個循環——你說自己已經改了,其實是在欺騙我,其實你并沒有改好。想當初你就是這么騙我的,比如某年某月……進入了翻舊賬的模式。
拯救者不是不介意被拯救者曾經的缺點,其實很介意,因為沒有這些,就證明不了其自我價值。
其次拯救欲往往也伴隨著控制欲。拯救者將對方的改變,視為自己的價值證明,難以接受對方再脫離自己的控制,對方違反自己的意愿往往就被視為背叛,這也是導致很多矛盾的根源。
這種控制欲源自于安全感需求,否則拯救者就會感到內心不安,重新回到潛意識中缺乏自信的狀態。從某種意義上講,拯救的成功就是寬容的結束。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被拯救者往往也會感到困惑,我明明已經告別了過去,按你的要求選擇了新的生活,為何你的態度又變得那么挑剔呢,甚至不再像以前那樣寬容?
有這兩種情況的存在,很多時候難以判斷被拯救者是否已做出了滿意的改變,假如根本就沒有改變,那就更不用說了。如何從心理上解決這個問題,要從一開始就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心態,了解對方究竟是什么人。
今天的求助者不是小沙,而是關小茵,所以丁齊只能分析關小茵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他最后說道:“這種拯救與自我拯救的矛盾心態,可能與成長經歷有關,要么父母特別嚴厲,要么父母毫不關心。”
關小茵愣了半天,也不知聽進去多少,此刻才點頭道:“丁老師說的太對了,我父親對我很嚴厲,而母親根本就不關心我,看來我是這兩種情況兼而有之。”
丁齊把紙和筆都拿了回來,將紙翻到了背面,一邊寫一邊說道:“既然已經意識到問題,就要想辦法解決。首先要認識到自己的心態,并做出改變。幫助并使一個人改邪歸正,這并不是什么錯,也是值得贊揚的品質,但它不合適與男女情感需求混淆。
把自己放在拯救者與控制者的位置,這是沒有必要的。你并不是觀音菩薩的化身,就是一個普通人,在情感關系中對等的人。假如打破了這種對等關系,就會感到苦惱。我們先定幾個小目標,你一條一條去實現,能做到哪一步,需要看你自己的努力?!?
丁齊在紙的背面上寫的是另外幾個問題——
一、他是什么樣的人,他的缺點是不是我的錯?
二、和這樣一個人交往,我是被什么吸引,又從中得到了什么?
三、我對此是否滿意,又能接受到什么程度?
四、不要強求對方為我而改變,又該怎么選擇?
丁齊的建議已經很明顯了,假如關小茵就是被小沙所吸引,覺得對方英俊強壯又會討人歡心,或者床上功夫好啥的,能夠滿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也可以繼續和他交往,但得搞清楚他是什么樣的人,自己想得到什么、又能得到什么,最后做出清醒的選擇。
心理醫生遵守價值中立的原則,丁齊不會批判她的這種思想不健康,所謂的思想健康和心理健康常常是兩回事。但關小茵要調整好心態,才能最終解脫出來。
至于小沙與關小茵的關系會怎樣發展,這不是一場心理會談能解決的事情,也是丁齊決定不了的,但首先需要改變的是關小茵自己。這場會談進行了兩個小時,最后關小茵帶著那張紙走了。
后來關小茵又來找過丁齊兩次,每次預約會談的時間都是兩個小時。她和小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