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怎么挑地,在房間屋后的空地上都可以種上幾排,而且玉米芯和秸稈還可以當飼料。
在那個年代、那種情況下,新出現的這種糧食作物,不管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饑荒問題,也是給人們帶來了某種希望。所以傳說中的金豆子,其實就象征了玉米粒,包含了人們的一種期待。而新糧食作物的引進,也是清朝中葉人口爆發增長的原因之一。”
朱山閑又笑道:“哥倫布發現新大路,他是去找黃金的,結果最有價值的發現卻是玉米,然后傳遍了世界。玉米在我們那邊的鄉下叫六谷,也就是說傳統的五谷之外又多了一谷,可見其重要性。”
尚妮接話道:“在東北叫苞米,也叫棒子,就是說人傻的意思。我們宿舍的東北同學笑人笨的時候就經常說——你這個苞米。”
譚涵川:“東北俚語中這種話很多,棒子、狍子、彪子……差不多都是這個意思。”
尚妮贊道:“譚師兄不愧是學者,一提到研究考證就來了興致。我最愛聽譚師兄說這些了,真是長學問啊!”
譚涵川謙虛道:“若說學問,我可不敢跟莊先生比。”
尚妮:“咦,莊先生哪去了?不是說好了在這里匯合嗎,怎么連他的影子都看不見,是不是還在睡懶覺啊?”
時間是早上九點剛過,在這寒冷的冬日還很早,也沒人愿意起床跑到郊外來。拒馬河邊并無游客,鐵鎖崖下的河灘上,卻有人在背手散步,嘴里還嘟嘟囔囔不知在抱怨著什么。他穿著軍大衣,戴著棉帽子,腳下蹬著厚厚的勞保皮靴,左臂上還套著著紅箍,上面有四個黃字:治安巡邏。
一看這個袖箍就知道他是不太好惹的人物,這里還是北京房山區,假如換成朝陽區,那就是更加惹不起了。此人是當地的治安聯防員,一般都是退休后仍有活力的大伯大媽,在郊區也會聘請附近的閑散村民。
這位聯防員許是在抱怨天氣太冷吧,他的棉帽子壓得很低,兩側還掛著帽耳,根本看不見頭發,帶著一副很老式的厚框眼鏡,臉上黑乎乎的好像還沾著灶灰沒洗干凈。大清早跑到這里來巡邏確實挺不容易的,但看背影腰桿挺得很直,身子骨也算壯實。
拒馬河古稱淶水,古時的鐵鎖崖也是一個景點,水流沖到崖下形成一個巨大的漩渦,浪花滾滾深不可測,被當地人稱為龍潭。每當雨季,崖上的水流匯成一條條細長的白色瀑布泄入潭中,“龍安夜雨”也是古時所謂的“淶水八景”之一。
而如今這一段的拒馬河修建了人工河道和堤壩,鐵鎖崖對岸不遠處還在搞房地產開發,寬闊的河灣消失了,龍潭也被填平了。拒馬河的水流明顯變小了,鐵鎖崖下也露出了一片河灘。
這里并不是景區,游客通常都會去上游的十渡,而這么一大片百米高崖矗立,倒成了很多攀巖愛好者經常來的地方。他們在崖頂的巖石上釘錨, 垂下繩索練習攀巖,天氣好的時候,每天都能見到不少人爬上爬下,附近還停著很多越野車。
但攀巖愛好者大多是在夏天來,現在可是大冬天啊,河灘上一個人影子都沒有,有什么好巡邏的?這位治安聯防員出現得未免有點突兀,但還有更突兀的。
只見沿著河流的下游,又走來了一個人,他左肩挎著一個簸箕框,右手拿著一個長長的大竹夾子,穿著鑲反光帶的桔紅色外套,就是常見的清潔工打扮。
聯防員剛剛點燃一支紅塔山,抬頭恰好看見了清潔工,招手喝道:“唉,你干嘛的,怎么跑這兒來了?”
清潔工湊過去賠笑道:“大爺,我負責這一段河灘的衛生啊。”
聯防員:“啥時候這里也有保潔了,咋沒人告訴我呢?”
清潔工:“我是新來的,鎮上聘的,剛剛上班,您老人家還沒見過。”
聯防員似有些不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