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在上古時期,有古練氣士移山逐日,捉星填海。
這些上古傳聞,在陳登鳴看來,倒是與昔日他穿越前的那個世界的一些神話傳說有些類似。
諸如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精衛填海、燧人鉆火等等,皆體現了古人的智慧,以及在天地惡劣的環境中艱難求存的奮斗精神。
但古人為何要與天斗與地斗,究其本身,也是受限于當時惡劣的生存環境,不得已而為之。
往往此時,上天也有好生之德,留一線生機,這何嘗不是人與天之間和諧的關系。
再諸如古人祭天祈雨、拜日邀月、植樹造林,更是古人與天地自然之間和諧共處的典范。
陳登鳴肩扛宛如兩座大山般的天壽和天命兩殿,行走在天牢之內,逐漸于壓力下誕生諸多感悟。
伴隨這些感悟的誕生,他只覺逐漸找到了天人合一的那一絲聯系存在。
昔日所學從人仙武道神通,再到天仙術法以及天仙訣內所記載的諸多綱要道意,恍如從浩如煙海的記憶思潮中紛紛浮現而出,伴隨此時誕生的感悟,如點點靈光抽絲剝繭浮現。
在這剎那間,陳登命只覺體內生‘八門’,休門、生門、傷門、杜門、景門、死門、驚門、開門,紛紛打開,宛如構成了一個八卦虛影。
大量在識海中被天仙道力壓制的人仙道力,紛紛涌向八門。
而生死道韻所化生死二氣,亦是有部分涌向生死二門。
與此同時,識海中的天仙道力,也逐漸化作了天盤九星之形,好似一個九宮圖景,與體內八門構成的八卦相對應,互相照應,使得那一絲天人合一的聯系愈發清晰。
陳登鳴在這一剎,只覺肩上扛著的兩殿,也仿佛變輕了許多,甚至他整個人的身軀也輕飄飄了起來,思維已隨著心靈力量飛到了九星八卦之間。
這一刻,他好似心靈化作了一個小人,處于天人關系構建的九星八卦圖景中盤坐,頓時那種天人聯系,更為加強。
天性,人也。
人心,機也。
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與人,在遁甲中,分別以天盤九星代表天,人盤八門代表人。
“天性人也”,即是指天盤九星之屬性與人盤八門之屬性相同。
這就是天與人之間的聯系,而人心則是聯系這一層聯系的樞紐。
所謂人心機也,就是指的人心是建立天人關系的樞紐,起到主宰的作用,由人心來主天定人,方是天人合一的關鍵。
人心若反天斗天,心思不純,則自然難以步入天人合一的境界。
人心若與天和諧共處,則天亦會助人,天盤九星之力,就可通過人心與人體八門對應,開發出天人之間不可思議的力量。
明悟這些道理的一剎,陳登鳴只覺肩上的天命天壽二殿,徹底失去了如山般的壓迫力,甚至竟開始與他心神之中的人心、人神二殿,遙遙呼應。
他驀地停下腳步,將肩上天壽、天命二殿舉起,璀璨如星辰般的雙目凝注二殿的瞬間。
二殿齊齊輕顫,縮小飛入了他的雙瞳之內,逐漸進駐進識海心神。
識海中的天仙道力頓時雀躍起來,以天盤九星之形圍繞二殿盤旋。
這一刻,陳登鳴奇異發現,處于人仙古體的狀態之中,他竟再沒有遭到天牢內的瘋狂天道意志的襲擊。
仿佛在此時,他個人已與天達到了某種微妙的平衡——天人合一!
這是比之曾經他以武道領悟多次進入天人合一境界時,更為純粹且直接的天人合一境界。
真正的是將人之力與天之力達到了對應的平衡和諧關系。
天盤九星與人盤八門,遙遙呼應。
“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