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一愣,連忙問道:“楊先生有何高招?”
楊士奇微微頷首道:“既然是王朝周期律,那么咱們只需追溯歷史,在大一統王朝里,尋找國祚長久的王朝在土地兼并方面有什么舉措,再對比國祚短暫的王朝的舉措,就可以得到一個相對較好、較為成熟的解決辦法了?!?
楊榮暗暗點頭,從歷史中尋找經驗、汲取教訓,這顯然是一個老成謀國的提議。
“這.......”
朱高熾有些吃驚,想不到楊士奇居然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想出了可行之策。
“這倒是與臣的《太平十策》不謀而合了?!?
解縉插話道:“八百年周朝,自然是國祚最為綿長的朝代,臣于太祖高皇帝的時候,便曾建議恢復井田制,如此一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擁有天下所有的土地,所謂土地兼并的問題,自然就不復存在了?!?
此言一出,不僅朱高熾的手心出了汗,就連楊榮也忍不住瞥了他一眼,暗罵其愚蠢。
楊士奇一時無語至極,冷冷說道:“新朝王莽重新恢復井田制,新朝存在了十四年,跟秦朝并為大一統王朝里國祚最短。”
解縉被懟的說不出話來,索性一氣之下不再言語。
楊士奇也不理他,自顧自地推導了下去。
“兩漢四百年,開國時繼承秦制,即土地私有可自由買賣,土地所有者需要向國家交耕地稅,稅率為畝產十五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到元帝時期便已崩壞?!?
“唐朝三百年,在土地制度方面,前期推行的是繼承自西魏北周大隋的府兵制,中期是租庸調制,后期是兩稅法?!?
“兩宋三百年,不立田制,不抑制土地兼并,即所謂‘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同時實施官田私有化?!?
“至于大明,目前施行黃冊、魚鱗冊的‘雙冊’制度,田糧丁口合一。”
楊榮忍了忍沒有開口,朱高熾則沉思片刻后問道。
“所以按兩漢、唐朝、兩宋的制度來看,其實都是不一樣的,并沒有共通性,是嗎?”
“是也不是,共同總是有的?!?
楊士奇認真解釋道:“土地制度無非四種,第一種是如周朝井田制、隋唐均田制那般,土地歸天子或國家所有;第二種是如秦漢及兩宋時,土地完全私有化;第三種便是如唐中期租庸調制、宋朝王安石變法‘方田均稅法’和大明‘雙冊’制度這般,把土地、丁口、賦稅綁定在一起;第四種則是如唐后期兩稅法,以戶口稅來代替田賦徭役。”
“那楊先生覺得,大明應當借鑒的是哪一種?或者說,現在的‘雙冊’制度是不需要改變的。”
朱高熾要問的楊先生沒開口,另一位楊先生卻終于忍不住了。
“殿下,借鑒哪種待會再說,陛下要得到的解決辦法,絕不是第一種和第二種!”
楊榮把憋在心里的話說了出來,方才覺得舒服了。
朱高熾思考了幾息,認同了楊榮的觀點,這顯然是楊榮揣摩了朱棣的心理后得出的答案。
之前解縉無功而返,便代表著朱棣不認同恢復井田制或均田制這種國有土地制度。
而既然朱棣明確表示王朝周期律的核心就是土地兼并加劇了人地矛盾,那也說明朱棣是不支持土地兼并的,或者說無條件的自由兼并。
而楊士奇也示意他先說,楊榮便繼續說道:“第三種其實也可以排除掉,先不說陛下問了就是有改的意思?!?
“宋朝王安石變法的‘方田均輸法’就更不用說了,王安石沒做成的事情,咱們大明太祖高皇帝做成了,現在的‘雙冊’制度運行的還算穩當?!?
“......但問題是,就如租庸調制會在土地兼并的過程中逐漸失靈一般,臣大膽問一句,誰能保證‘雙冊’制度再過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