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者當期稅收負擔減少200文銅錢,這個是跟之前的例子不一樣的改動。”
“那么大明國債持有者與稅收負擔承擔者范圍的不一致性,以及同為大明國債持有者、稅收負擔承擔者,其大明國債持有比例與稅收負擔承擔比例的不一致性,使社會資源從稅收負擔不變的老百姓轉移到了稅收負擔減少的老百姓手中。”
“等等等!”
朱高煦連忙打斷。
“什么意思?姜先生能舉例子嗎?”
姜星火善解人意地滿足了學生的要求。
“意思就是,甲乙同樣是村中富戶,但甲的家里錢多,乙的家里錢少。”
“那么同樣是買大明國債,同樣是減稅,家底子厚實的甲買得起相當于乙2倍的大明國債,那么是不是甲的大明國債持有比例比乙要高?”
朱高煦點頭。
“同樣是減稅,如果乙買的大明國債花的錢,與減少繳納賦稅的錢相同,乙的稅收負擔是不是不變?”
朱高煦再點頭。
“那么對于甲來說,買了相當于乙2倍的大明國債,扣除其中的一半花費,抵掉了減稅.就相當于甲把今年減稅的錢用來買了跟乙一樣的大明國債,而因為家里有錢,他又多買了一份。”
“那么甲乙相比,減稅是不是讓甲的稅收負擔減小了?”
朱高煦似懂非懂地再再點頭。
姜星火繼續道。
“其結果是,減稅的受益者將會增加當期消費,受損者將會減少當期消費。”
“而消費結構的這一改變,是否會對總需求產生影響,取決于受益者和受損者之間邊際消費傾向的對比,會產生三種情況。”
“第一種,如果二者相等,不會影響社會總需求。”
朱高煦點頭,甲乙如果相等,抵消了。
“第二種,如果二者不等,前者大于后者,社會總需求會增加。”
朱高煦再點頭,甲這種人的數量大于乙這種人的數量,那么因為手里抵消了減稅后的大明國債還是很多,所以他們把債券當做財富,會進行花錢。
“第三種,如果二者不等,前者小于后者,則社會總需求便會減少。”
朱高煦終于懂了。
如果乙這種人,也就是把朝廷減稅后他需要少繳納賦稅的錢,用來買大明國債,正好相等的人,多于持有更多大明國債的人,那么想花錢的人就少了。
姜星火擦了擦汗。
生怕他們聽不懂,講的他自己都有點怕嘴瓢了。
“當然,之所以拿這個等價定理來做引子,便是想讓你們明白稅收對國家的意義。”
姜星火以手代筆,在地面上緩緩寫下了一行字。
——稅收是財富,稅收也是債務。
“能理解嗎?”
看著地上的這句話,夏原吉的聲音,忽然有了一絲可以察覺出來的顫抖。
“前半句好理解,姜先生是說,收稅收上來的錢,是國家的財富。”
“后半句你怎么理解?”姜星火看著這位天賦超高的秋先生問道。
“稅收是債務,就是剛才的稅收國債等價定理!”
真真是曲徑通幽,繼而豁然開朗!
夏原吉一下子就意識到,為什么姜星火要拿那個看起來有些荒謬、理想、無稽的等價定理做例子了。
因為。
可以讓他們理解。
稅收,為什么等于債務!
雖然定價定理注定不成立,但他們也理解了,稅收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約等于債務!
那么基于“稅收是財富,稅收也是債務”可以推導出另一個結論。
“對于國家來說,國家當下的債務也是未來的財富?”夏原吉難以置信地失聲問道。
朱高煦呆了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