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內寂靜無聲。
本來,遷都問題在所有人的心里,都是一個必錯的選擇題!
怎么選,都是錯!
選了北京為都城,就會讓南方尾大不掉,面臨運糧的巨大難題。
選了南京為都城,就會面臨南北分裂,北方邊防無法解決的問題。
但是姜星火今天卻告訴他們,這個選擇題的答案很簡單,只要有能夠實時通訊的千里傳文出現,把選項拆開就好了。
手握軍權、政務決定權、司法決定權的皇帝坐鎮北京,而太子坐鎮南京。
事實上在朱棣的心中,為了解決南北割裂的問題,也是打算立了太子后,與太子一南一北。
朱棣覺得,至于姜星火所說的鐵馬,遠沒有千里傳文重要。
在朱棣看來,就算是不能實現鐵馬,也只是有點小瑕疵而已,北方的經濟弱勢又不是一年兩年了,而是百年,一時半會兒改變不了也沒什么。
畢竟,北方的錢袋子癟,但是刀把子硬?。?
朱棣想來,只要自己的基本盤不動搖,軍權在自己手里,沒錢都是小事,辦法總是有的。
實在不行,就加大稅警總團的力度,有刀把子還收不上稅怎么的?
不可能的。
但提議是不錯,可偏偏這時,空氣都陷入了詭異的沉默。
“陛下,兒臣反對?。。 ?
朱高熾大聲說道,此時他的額頭已是滲出汗水,他掙扎著從椅子上站起來,又掙扎著跪倒在地。
“兒臣覺得或許如唐宋元舊制,設立南北兩京,甚至四京、五京,都沒有問題?!?
“但兒臣反對‘皇帝與太子分鎮南北兩京’的提議!不論兒臣是否是太子,兒臣都反對這個提議!”
儲君之爭,隨著朱高煦即將出獄,儼然便是即將掀起的波瀾。
朱高熾從任何角度看,都不可能去同意姜星火關于‘皇帝太子’分權的想法!
否則,朱棣會怎么想?
太子還沒當上呢,就琢磨著分朕的權柄了?
哪怕這種分權,在事實上已經持續了四年之久。
靖難時期,朱棣麾下的所有政務,基本都是朱高熾處理的,遞給朱棣的,通常都是簡報和處理意見,朱棣也通常不會反駁朱高熾的政務處理意見。
朱棣只管軍權、司法決策權、政務決策權,抓著這三項最為重要的權力,其他都放給了朱高熾。
燕軍打進南京城后,這種模式依然在持續。
朱棣除了圖新鮮的時候勤政了一段時間,其他時間,都是朱高熾在負責政務。
“你先起來吧?!?
朱棣也隨之陷入了思索。
對于未來,朱棣的設想其實也有跟朱高熾透露過,朱棣去北京籌備征伐漠北,南京政務留給朱高熾處理。
這跟姜星火說的沒差別。
但是。
——事實沒差別,不代表名義沒差別!
朱棣可以一時這么做,那是因為他信得過自己的好大兒,好大兒能勝任處理政務,他自己不擅長處理政務,這些條件缺一不可。
正是因為有這些特殊條件,所以這種事實上的‘皇帝太子’分權,絕不可以成為制度!
如果后世皇帝信不過太子呢?如果太子不擅長處理政務呢?如果皇帝隨朱元璋這個老祖宗特別喜歡處理政務呢?
“皇帝太子分鎮南北京,確實不能成為國朝制度,或許兩三代人可以,但往后,必然會出現問題。”
朱棣最終也做出了否決態度。
事實上這么執行,可以!
把事實上落到制度上,不行!
作為一個帝國最高統治者,朱棣最關心的,永遠是皇權。
朱棣和好大兒分權無所謂,因為沒有兵權的好大兒威脅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