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里。
“黃尚書先說。”鄭賜不懷好意地說道。
工部尚書黃福瞥了一眼鄭賜陰鷲的嘴臉,對著皇帝開口道。
“陛下,雖然從未聽聞所謂‘王朝周期律’,但臣以為姜星火所言頗有偏差參考歷朝歷代對人地矛盾的應對措施,核心絕不在于人地,而在于是否能抑制兼并。”
“喔?”
聽到黃福跟姜星火提出的觀點意見相左,朱棣示意黃福繼續說下去。
“周朝之所以國運綿長,臣以為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周朝施行了相當一段時間的井田制,井田制,就避免了田地兼并,因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第一句話就讓朱棣臉色一黑。
黃福不是挺務實的一個人嗎?
開口閉口井田制是怎么回事,成解縉第二了?
不過好在,黃福的下一句話就把朱棣的心情拉了回來。
“井田制當然不可取,畢竟兩千年前的魯宣公時代就實行了‘初稅畝’制度,承認了田地獨有。而王莽篡漢,試圖用‘王田制’來恢復‘井田制’都失敗了,更不要說現在的大明,讓所有田地歸陛下所有,是不可能實現的。”
“臣之所以說是抑制田地兼并,而不是杜絕田地兼并,便是這個原因了。”
朱棣微微頷首,只要不像解縉一樣跟他提井田制這種蠢主意,朱棣還是愿意聽一聽這些國家重臣的意見的。
黃福緩緩道:“而田地獨有,臣認為其實是有助于發展農業生產的,否則秦國商鞅變法,也不會徹底承認田地獨有,不承認田地獨有,秦國沒有打造‘耕戰’這套體系,也不可能統一六國。”
“而到了漢朝,正式形成了農業生產上的租佃關系,地主將田地出租給農民,農民向地主繳納一定的稅收。”
“所以。”黃福鄭重建議,“田地獨有不能廢除,租佃關系也不能廢除,朝廷想辦法要做的事情,應該是像此前歷朝歷代一樣,考慮如何控制田地兼并,而非想著向外開拓田地,亦或是減少人口。”
顯然,黃福不懂什么叫做“工業化”。
所以下意識地就認為,姜星火解決人地矛盾的思路,是通過對外征服增加田地,或者控制減少人口,而非傳統的抑制兼并。
故此,黃福的話語,從他的角度上來講,并沒有任何問題。
畢竟,在農業時代,哪怕是再有聰明才智的人,都無法想象,工業時代的國家到底會變成什么樣子。
無法想象全國可以只有百分之十到二十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而非現在的百分之九十多。
更無法想象,絕大多是的人們不在田間地頭里勞作,而在工廠里。
甚至于,連準備跟他抬杠的刑部尚書鄭賜,都在心里認同了黃福的觀點。
鄭賜雖然能力在六部尚書里墊底,連李至剛都不如,但其人的見識和閱歷卻并不差。
鄭賜同樣知道,在過去的上千年里,歷朝歷代都把田地兼并看作洪水猛獸,想盡一切辦法也要加以抑制,便是因為一旦田地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不僅會讓國家失去稅源,劇烈的貧富差距更會引發社會動蕩,破壞國家的穩定發展。
從曹魏的“屯田制”,到北魏、隋唐的“均田制”,飽經戰亂后的各朝代之所以如此重視田地的平均分配,便是曉得不抑制田地兼并會有多么嚴重的后果。
不過知道歸知道,鄭賜還是準備杠一下。
畢竟黨同伐異的本質,不就是為了反對而反對嗎?
但還沒等鄭賜開口,跟黃福頗為投契的夏原吉反而不贊同了起來。
“黃尚書此言差矣。”夏原吉搖頭道。
黃福詫異反問:“為何?”
“廢除田地獨有,亦或是廢除租佃關系,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夏原吉先開口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