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月幽寂,朱紅的宮墻上,錯落著眾人斑駁的影子。
此時,夜色深濃如墨,其他地方黑得像是潑了一盆鉛漆。
唯獨在宮門前,朱棣親自率領一眾達官顯貴前來迎接姜星火,這里被宮燈與火把的光芒映的如同白晝一般。
“國師果然言出必踐,有古名士之風!”
“是啊,能與國師同朝為臣,實乃老夫三生修來的福分。”
“國師大人,快請!”
……
隔著一段距離,眾人便紛紛恭維著姜星火,各種聲音絡繹不絕地傳來,其中多是洪武朝開國的第二代、第三代勛貴,隨著靖難之役的結束,這些人在大明的軍界開始變得有名無實了起來,所以才會選擇積極向姜星火示好。
再怎么說姜星火所主導的變法,很多政策其實也都是有助于他們再立功勛的,對于武臣勛貴來說,不怕打仗,就怕根本撈不到打仗的機會。
如果是打大仗,在當下這么多新封的靖難勛貴主導了大明的軍改的情況下,他們這些舊時代的洪武開國勛貴,是撈不到機會的。
但如果以后對外拓展,有了諸如海外殖民、攻伐南洋,他們反而能撿到機會。
毫無疑問,當他們親眼見識了這位國師處理緊急事務的能力后,之前對于變法的觀望和舉棋不定的態度開始有了一部分的傾斜,即便沒有加入到支持變法一派,也已經足夠讓姜星火有了一絲收獲感了。
今晚不僅在國子監的生員、教師們心中埋下了科學的種子,還改變了很多勛貴的內心對于變法的態度,無形中,獲取了兩股勢力有可能的支持。
不過無論心中如何計較,對于這些恭維,姜星火只是微笑點頭,并不多話。
在一眾勛貴武臣與命婦、宗室女子看來,這位國師臉上帶著淡漠的笑容,眼中卻無任何波瀾,他緩步踏過外橋,徑直走到城門前。
徐妙錦從哥哥魏國公徐輝祖的身后探出腦袋,看向了今日白天曾有一面之緣的男子。
徐輝祖同樣也在打量著眾人所稱呼的“國師”,剛才在謹身殿里未曾好好打量,如今看來,雖然只是一個二十歲左右的青年男子。
但他身穿青衫,腰懸玉帶,劍眉星目,英氣逼人。
此時,他站立于人前,嘴角微揚,神態從容而淡定。
徐妙錦的腦袋里閃現出剛才在宮墻上見到的畫面,她清楚地記得,這個男子以一己之力,攔住了洶涌的人潮,并且讓那些近乎失控的生員們心悅誠服地退走。
他胸中的學問是如此地驚人,甚至堪稱傲視天下。
可是,此刻,這個男子卻安靜的站在這里,溫和的表情里隱含著一絲笑意。
謙爾君子,溫潤如玉。
這樣的反差,真的令人措手不及。
就在徐妙錦愣怔的瞬間,姜星火忽然抬眸,似乎察覺到了什么一般,朝她的方向看了過來。
徐妙錦的臉色唰的一下變得通紅。
姜星火看到了她。
她連忙重新躲回哥哥的身后,雙手死死揪住了裙擺側緣的絲絳。
這時候,姜星火向人群前的朱棣行禮道:“見過陛下!”
“國師免禮。”
朱棣急忙疾走兩步,伸手托住姜星火:“國師不負朕之厚望,今夜順利平息此事,著實辛苦,且隨朕一起回謹身殿宴飲吧。”
“國師與朕同輦。”朱棣囑咐道。
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中,姜星火隨著朱棣登上寬敞的龍輦,往宮內而去。
而其他人則是步行跟隨在后,浩浩蕩蕩地往皇城里面走去。
姜星火開口道:“今日之事,定是有人鼓動,不然不至于形成這般規模。”
朱棣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說道:“朕已經讓紀綱去查了。”
隨后,朱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