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目送黃信與姜星火的護衛離去,心中不禁有些忐忑:“國師此番來,是為我伸冤?”
李至剛的岳父到底是私自做主,打著李至剛的旗號聚攏人脈、行掮客之事,還是源自李至剛的授意,其實對于姜星火來說,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得從李至剛口中,得到一些關鍵的信息這些宦海沉浮幾十年的老官僚,總該是有點兜底的秘密的。
“國朝有法紀,伸冤的事情自然由三法司會審。”
姜星火輕飄飄一句話,卻讓李至剛大大地松了口氣。
三法司會審的意思就是,永樂帝還沒打算拿下他,而是讓三法司走形式,三法司里,督察院現在已經是左副都御史陳瑛實際控制了,陳瑛跟李至剛一起被彈劾,但還沒有摘冠去位;刑部是永樂帝的頭號舔狗鄭賜的地盤,只要上面意思不變,鄭賜不會拿他怎么樣,兩人不錯的私誼在這種風暴面前反倒無足輕重;大理寺卿陳洽(原吏部右侍郎,姜星火前世交趾布政使司第二任布政使,兵敗時自刎而死)倒是個剛直不阿的,但光有大理寺是沒用的。
李至剛心中涌起了一陣溫暖,頓時淚水漣漣,也不知道是裝的,還是三進宮有點慌了:“國師大恩,永世不忘。”
“別客氣。”
姜星火擺了擺手:“李兄且仔細說說,究竟發生了何事。”
“唉!”
李至剛目光掃視四周,確定四周無人后方才松了口氣,緩緩將事情從他的視角說了一遍。
但與夏原吉所了解到的情況不同的是,李至剛在一些細節上,所言是有出入的,尤其是他的上書動機。
“李兄是說工部右侍郎金忠與伱晚上一道喝了酒,提起了言路之事,約定一起上書,方才回家寫下的奏疏,可金忠卻并未上書?那奏疏為何酒醒后還不留下或焚毀,還要繼續上奏呢?”
姜星火眉頭皺得很深:“李兄,你莫不是被人當成槍使了吧。”
李至剛聞言,臉色微變,再次確認四下無人后,方才說道:“我如何不曉得,可金忠到底非是旁人,我以為是陛下的意思,這心里便存了猜度的念頭.念頭一起,便是覺得有些不對,也都自己糊弄了過去。”
這里要說的便是,金忠真不是一般人,其人自小熟讀兵法自學成才,洪武二十四年入北平燕王府,后經過姚廣孝的舉薦,升任長史,跟姚廣孝一道,同為靖難之役的主要謀劃者.不過跟姚廣孝不同的是,姚廣孝留在后方,而金忠則是隨軍征伐,贊理軍務,是朱棣的得力謀士。
坊間有言,朱棣目前身邊最仰賴的近臣有“二金”,文是金幼孜,武便是金忠,“二金”都是孤臣,雖然姚廣孝是他的舉薦人,但金忠在廟堂立場上,并不追隨黑衣宰相,相反,根據姜星火的隱約回憶,金忠似乎是永樂朝立儲之爭里,朱高熾被冊立為太子、朱瞻基被冊立為皇太孫的最重要推手。
文臣里的廟堂光譜,顯然并非除了變法派就是守舊派,這里面還有建文臣子、燕邸舊臣;帝黨、大皇子黨等等錯綜復雜,乃至以地域籍貫和科舉年份劃分的廟堂派系,當這些錯綜復雜地攪在一起,事情顯然變得有些復雜了起來。
尤其是現在其實光靠李至剛的信息,其并不能確認什么。
金忠說是說酒后跟李至剛吐的牢騷,講言路太寬嘰嘰喳喳,然后自己酒醒了覺得不妥放了李至剛鴿子沒上書,這能說明什么?
而且即便是同樣支持變法,大皇子朱高熾和二皇子朱高煦及兩人的支持者們,對于變法的支持力度也是不一樣的朱高熾的支持者們多是士紳,利益有可能是受損的。
所以不是說之前支持變法,就一定會以后也支持變法,尤其是在姜星火在江南大刀闊斧地變革以后。
“這些還不夠,而且金忠跟黃信素無交際,這里面是說不通的。”
姜星火看著李至剛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