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你們給學生上課的時候,隔一會兒就叫人起來回答問題,不要自己一直在上面講。”
“為什么?”下面的未來教師們,基本都是從各地的縣級提學機構里抽調過來的青年教師,所以倒也有真敢問的。
“以后你們就知道了。”
姜星火敲了敲桌子,繼續說:“先帶你們簡單過一遍,我只教一遍,都記好了。”
聞言,未來教師們立刻肅靜了起來,連神態都莊重了些許。
誰都知道,聽國師講課,一般那可是皇帝、皇子們才有的待遇,如今有這種機會,定然是要好好珍惜的。
別的不說,光是以后說出去,“國師門生”、“謫仙弟子”的稱號難道不能顯耀于人前嗎?
“第一個教學目標。”
“什么是行政決策?”
教案上都寫著呢,但姜星火還是堅持看著眼前桌上并不存在的教案,念了一遍。
皇帝的新裝?國師的教案?
不,更不是什么儀式感,純粹職業病。
“行政決策,是指具有行政決策權的官府或官員,為了有效地實現行政目標,從多種可能的行政方案中作出選擇或決定的過程。”
“類型主要有以下三種:經驗決策與非經驗決策;程序決策與非程序決策;確定決策、風險決策與不確定決策。”
姜星火抬起頭,又點了一個學生。
“程序決策與非程序決策,含義念一念。”
“程序化決策又稱常規決策或重復性決策,是指決策所解決的問題是重復出現的那類決策。程序化決策的問題出現多次,因此可以制定出一套例行程序來作為解決的辦法,每當這類問題出現時,就依照這套例行程序來解決它。”
高遜志在臺下聽得直皺眉。
所謂經驗、程序、確定.這些東西雖然在以前大明官僚們的行政過程中沒有搞的這么清楚,也沒人劃分,但實際上并不是什么復雜的事情,而在高遜志看來,姜星火的教學過程,雖然把行政的各個步驟進行了標準化,稱得上有創意,但實際上并不能改變什么,反而是將簡單問題復雜化了。
非要弄一堆定義,有什么用呢?
這些人學會了又能如何呢?
不過坐在他身旁的曹端,因為沒當過官,且思考角度不同的緣故,倒是別有一番體會。
曹端只是覺得,這種把事情規范起來,讓一切都有條理可循倒是很符合《邏輯學》的審美。
是的,事物不該是“大家都知道平常就是這樣的”,而是“大家都知道這就是規定好的行事邏輯和準則”。
不過姜星火接下來的話語,倒是讓高遜志有些興致盎然了起來。
“好,概念過完了。”
“大家應該知道,這些概念是必須的,但光是概念,只能讓你了解表象,對于幫助你了解知識的實質并沒有什么作用。”
“接下來講案例,大家應該能看到,案例那一欄,印的是:略。”
“縱觀華夏上下數千年來的歷史,我們理所應當地,能從所有有行政組織的朝代里,單獨捋出一部《行政史》,這里面有許許多多精彩的案例,因為太多、太精彩,所以無法斟酌篩選,這一版只寫了一個‘略’,而我今天要給大家講的,可能跟大家印象中的一些事情不太一樣。”
“今天講的案例是,蔡京醫藥。”
“我們都知道,自北宋以降,王安石的名聲不太好,文人學者普遍批評的是‘北宋亡于王安石變法’,這一點我以我的署名,在《明報》上做了幾篇社論剖析,想來講的很清楚的,這里就不再贅述。”
行政學校里,聊點廟堂相關話題當然是不可避免的,而《明報》作為主要的輿論導向工具,在奉天殿廷辯過后,由夏原吉起草的會議紀要和相關的后續文章,自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