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祖”的高麗宰相鄭夢周,幾乎是一個水平。
但是跟鄭夢周不同的是,胡季犛對程朱理學十分反感,主張復古,也就是尊崇先秦儒學。
在十年前,胡季犛就親自編寫了《明道書》,該書共十四篇,將周公稱為先圣,孔子稱為先師,但胡季犛并非盲目復古,而是在肯定先秦儒學的同時,很有考據和批判精神地認為《論語》中有四處真實性十分可疑,分別是《子見南子》、《在陳絕糧》、《公山》、《佛肸召子欲往》,并且給出了他自己懷疑的論據。
而在學術觀點上,胡季犛稱韓愈為盜儒,并對程朱理學進行抨擊,認為他們迂腐,一味地抄襲和剽竊古人的東西也就罷了,還篡改的面目全非.雖然事實也大差不差就是如此。
而之所以朱棣會這么說,自然是因為姜星火的緣故了。
“王霸義利古今”三辯,只是暫時壓住了理學的氣勢,除了推廣新學(實學+科學)以及靠著新式心學逆練成圣,想要進一步挖理學的墻角,讓理學分崩離析,那自然要推進儒學復古運動,所以姜星火需要胡季犛這樣的理論高手。
若是別的皇帝,對使用胡氏父子這種異國君主,恐怕還會有些顧忌,但朱棣是誰?他根本不可能顧忌這些喪家之犬,否則的話,在姜星火前世,火器專家胡元澄也不可能一路在永樂、洪熙、宣德三朝做到了工部尚書。
朱棣雖然有時候有點小心眼,但格局還是夠大的,該打開的時候完全打的開。
朱棣笑道:“須知道,朕是要做那千古一帝的,便是對你們這些亂臣賊子,朕同樣也有容人之量。”
嗯,齊泰、黃子澄、方孝孺、景清等等有話要說。
不過要厚黑一點,倒也不難猜出,這顯然是既是給大明百姓看的,也是給安南國內的那些人看的,尤其是陳天平。
意思很簡單,不老實,隨時都能換了你。
畢竟對于朱棣來說,忠誠不絕對,等于絕對不忠誠。
手里有兩張牌總是好的,就像是劉備奪了巴蜀之后,遷居荊州的劉璋被東吳任命為益州牧拿出來惡心劉備一樣,不需要劉璋真的回去,但就是要讓你過的不踏實。
“你且先去隨解總裁官修《永樂大典》,至于你那兒子胡元澄,聽說極善鉆研火器,便調入工部的兵器局從頭干起吧。”
聽到朱棣這般吩咐,胡氏父子頓時松了口氣,至于有些廢物的二兒子胡漢蒼,雖然沒得到什么安排,但顯然也是性命無憂了,倒也不敢再奢求些什么。
本來接下來就是正常的獻俘流程,獻降表,朱棣赦免其罪,胡氏父子等五拜而三呼萬歲,再由承制官傳賜大明的衣服冠帶,算是“衣冠歸于正朔”的意思,再跪聽圣諭,四拜三呼萬歲,最后拜四次就可以結束整個儀式了。
但朱棣偏不。
“召國師下來。”
不多時,姜星火便走下了城墻。
看著眼前豐神俊朗、飄逸若仙的年輕人,胡氏父子三人有些啞然。
他們當然聽說過姜星火的名字,知曉這位大明國師的存在,但無論如何也沒想到,竟是這般年輕。
“以后你們同殿為臣,多向國師請教。”
姜星火神色自若地看著這幾人,絲毫沒有是自己把他們的命運搞成這樣子的自覺。
胡氏父子自然稱是,而朱棣卻對姜星火說道:“國師乃是我大明一代儒宗,才華舉世無雙,方才胡季犛七步成詩,如今征安南終于完勝,國師可有詩詞以留念?”
朱棣倒是沒為難姜星火也七步成詩,但朱棣也曉得,姜星火不管是《獄中絕筆》還是“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都是極有詩才的,而今天朱棣分外高興,卻有幾分唐明皇召李白作詩的意思了。
姜星火見宮城金檐上皚皚積雪,本想用那首氣勢磅礴的《水龍吟·雪中登大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