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探究。
北京鎮、宣府鎮,都是北直隸轄區,屬于京營駐防的兩個重點區域,北京自不必說,宣府則是出征漠北的重要前進基地,土木堡就在宣府這里,單獨設鎮沒什么問題。
而榆林鎮,其實就是河套加上陜北,這個區域很廣闊,在過去北魏六鎮時期便是沃野、懷朔、武川等軍鎮駐防的區域,高歡、宇文泰、賀拔岳、李虎、楊忠、趙貴、侯莫陳崇.多少影響了東西魏乃至后來的北周北齊甚至隋唐的英雄豪杰,都是從這片土地上走出來的。
故此,在這片地廣人稀的土地上設立榆林鎮,讓整個北部防線不斷,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大同鎮就更不用說了,代北這地方,從秦朝到現在,就是對抗北方草原的前哨,一旦被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占據了代北,河東(山西)無險可守,很容易就會淪陷,而河東這種足以作為王霸之基,甚至是五代時期天子指定地盤的封閉地形被游牧民族占據,那居高臨下,東可出太行占據兩河(河北+河東),西可渡黃河入主關中,五胡亂華基本就是這么來的。
所以最有意思的,其實是處于二線狀態的山西鎮和陜西鎮。
山西鎮北邊是大同鎮,陜西鎮北邊是榆林鎮和寧夏鎮,為什么還要設立這倆軍鎮?
翻譯翻譯,什么叫山西鎮和陜西鎮?
——擺明了就是要削藩嘛!
而且削的就是秦、晉兩藩,要把他們的實際控制地盤和精銳軍隊全部削沒,變成朝廷直屬的軍鎮,成為整個九邊體系內的二線預備隊。
眾人猜度,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過幾個月秦王和晉王,應該就要出意外了
大寧系的代表,思恩侯房寬又問道:“那京營三大營的輪班呢?三十六個衛里,有多少個衛是輪班的?如果輪班的話,是一整個衛調到北直隸,還是什么其他制度?”
丘福解釋道:“三十六個衛里,純騎兵的三千營編制員額四個衛,純火器的神機營編制員額兩個衛,這兩個營都只有一個衛是輪班的,不是從其他地方整衛輪班,而是抽調精銳騎卒和火器手進行輪班,主要目的是訓練因為地方衛所往往會因為馬匹和火器數量少、質量差的原因,訓練效果不佳,且怕折損,又導致訓練次數少,很難培養士卒,京營統一的裝備,可以有效提高這些騎卒和火器手的水平,等到他們結束輪班回到原有衛所,這些有經驗的士卒們又可以作為師父,給徒弟轉幫帶,提高整體作戰能力。”
“至于編制員額三十個衛的五軍營,則是從九邊里剩余七鎮(除了北京鎮和宣府鎮)各抽調一個衛,再從河南、山東、大寧三都司各抽調一個衛,共計十個衛進行輪班。”
房寬點了點頭,只道:“也就是說,三千營和神機營都只有一個衛輪班且不按衛抽調,五軍營有十個衛輪班,從不同的鎮和都司抽調。”
“正是如此。”
房寬又道:“還有一個問題。”
丘福頷首道:“且說。”
“如果設立九邊軍鎮,那么原有的都司要怎么辦?”
這顯然是一個問題,寧夏和甘肅、遼東這種基本都是軍戶且只有一個軍鎮的都司倒也無所謂,都司和軍鎮一套班子掛兩個牌子就是了,但譬如陜西鎮和山西鎮,都是有正經的都司的,而且一旦九邊軍鎮確立,那么陜西都司要下轄榆林鎮、陜西鎮,山西都司要下轄山西鎮、大同鎮,基本上都司就沒什么好管的了,相當于直接被廢掉。
丘福干脆道:“各地行都司始終是軍鎮的上一級,山西鎮總兵官由山西都司長官出任,管轄除大同鎮以外的原有一切事務,陜西鎮同理,其余軍鎮不涉及。”
都司也就是都指揮使司,在明初的組織架構里是負責管理所轄區內衛所,以及與軍事有關的各項事務,是地方平時最高軍事領導機構,各行都司分別隸屬于中央的五軍都督府,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