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撤回了根據地肥后,菊池軍以隈府為中心沿菊池川和木野川構筑了十八外城,再配以本城西方的要塞水島陣與北軍對峙。
次年發生了對九州格局影響深遠的“水島之變”,三人眾中的少貳冬資被今川了俊殺死,島津氏久一氣之下率軍返回領國,給了南軍反攻的機會,將了俊逼退回肥前國,隨后菊池武朝、阿蘇惟武進軍肥前國但好景不長,隨著肥前蜷打之戰的戰敗,菊池武安、武義、阿蘇惟武等南軍將領先后戰死,南朝收復肥前的計劃宣告失敗。
隨后今川了俊再次攻入肥后國,隈府城的衛星城,城野城、吾平城、河內城、菊池館城等城池相繼被攻克,在今川了俊的指揮下,北軍從板井向隈府城發動進攻,在經歷了五個晝夜的攻防之后,菊池本城陷落,菊池武朝和征西將軍宮良成親王前往益城守山,后又逃往宇土城。
但在本城陷落之后,菊池氏依然聯合肥后諸勢力與今川了俊對抗,雖然先后在肥后國龜崎城擊敗今川義范,又在腰尾城戰勝今川仲秋,但隨著南朝勢力陸續降伏,今川了俊集結肥前、筑前、豐后、筑后諸國大軍再次進攻征西府,宇土城被攻破。
菊池武朝帶領的菊池氏,是最頑固的南朝勢力,沒有之一,直到明德合約南北朝統一之后,菊池武朝仍然繼續與幕府作戰,應永二年今川了俊被召回京都,菊池氏與新的九州探題澀川滿賴又激戰了三年,直到應永五年,也就是十年前,菊池武朝才歸降室町幕府。
室町幕府承認菊池氏原有領地的支配權,并仍然保留其肥后國守護大名之職,但九州島的形勢依然緊張,各派系之間勾心斗角,菊池氏與宿敵少貳氏、大友氏聯合,對抗探題澀川氏和大內氏。
而在去年,菊池武朝這位“最后的南朝武將”去世,其嫡子菊池兼朝繼位,繼續堅持對幕府的敵視態度。
今年明軍登陸名義上是受后龜山天皇所請,來“天兵助剿”幕府以后,菊池氏也果斷重新舉起了南朝的旗幟,雖然沒幫上明軍什么忙,但搖旗吶喊鼓噪聲勢卻是做到的。
大明千金買骨,自然不吝嗇對菊池氏的封賞。
因此,姜星火決定在消滅島津氏,削弱大友氏的同時,扶持菊池氏,把大友氏占據的肥后國東部,割給菊池氏。
如此一來,肥后國的北部就由菊池氏統治,而南部由相良氏統治。
至于相良氏則沒什么好說的,作為在室町時期統治了肥后國南半部的勢力,目前被明軍和菊池氏夾在中間,基本就是“左右為男”的狀態,除了投降明軍也沒什么好選擇。
最妙的是,菊池氏與大內氏雖然都是反幕府的立場,但因為南北朝之戰時的宿怨,雙方的關系很不好。
這樣,明軍在九州島上不僅占據了南部拿到了關鍵地盤,而且還能讓占據北部的大內氏,以及占據中部關鍵位置的菊池氏加深矛盾。
再加上大友氏死而不僵,雖然被割走了很多領地分給菊池氏、伊東氏和大內氏,但依舊在九州島東部盤踞著,所以矛盾的根源還是深刻的存在。
并且經過時間的逐漸發酵,九州島內部諸侯之間的矛盾,明顯比明軍到來之前還要劇烈的多,占據壹岐國的少貳氏和占據對馬國的宗貞氏的滅亡,并不能影響太多群雄并起的時代,總是要有小諸侯先獻祭掉的。
而伊東氏也是如此,在祐持當政時期,他跟隨足利尊氏獲得戰功,受到都於郡三百町的恩賞,之后祐持在都於郡修筑了伊東氏世世代代的居城都於城,伊東氏與島津氏素來對日向國的沃肥城有爭端,所以在立花山城之戰后,很快就倒向了明軍,繼大內氏、菊池氏、相良氏之后,成為了明軍在九州島上的第四個狗腿子。
而明軍從來不吝嗇割別人的肉來獎賞狗腿子,所以日向國的沃肥城被明軍送給了伊東氏。
當然,這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更沒有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