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晃就到了七月中旬。
陳郡的旱情已經到了完全掩蓋不住的境地了。
糧市早在七月初,就已經徹底斷糧了。
眼見勢頭不對,陳縣的窮苦人家們,一部拖家帶口的出城去,趁著手里還有點糧、兩條腿還有力氣,成群結隊的往南邊走,去豫南、去揚州,奔一條活路。
剩下的那些連出門的糧食都沒了的人家,就往自己腦袋上插上一根草,成群結隊的在各坊市各市的主干道上游蕩,見到衣裳整潔的人,就湊上去極力的推薦自己……不要錢,給口吃的就成。
陳縣內的百姓在往外走。
但陳縣外的農家人們,卻在成群結隊的往陳縣走。
田地里的青苗,在還未徹底枯死之前,就已經被他們薅了下鍋,而今的田野里,連野草都少見。
往日山林外圍時常能看到的野獸,早就因為扛不住旱情朝著山林深處求活路去了,而今的山林里,連蟲鳴聲都聽不到了。
他們繼續待在村莊里,實在是沒有活路了……當大部分人都沒有活路的時候,即使還有那么一小部分勉強能活下去的富農、鄉紳,也沒辦法繼續在村莊里生活了。
因為他們不只得抵抗饑荒,還得抵抗那些被饑荒從人一點點逼向野獸的同鄉們。
他們只能奔著陳縣這個郡治之地來,祈求官老爺們能給他們一條活路。
陳縣郡衙倒也不是完全不作為。
他們在四市外設立了施粥棚,每日晌午時分都會施粥賑災。
但就那一碗碗清亮得能照出人影來的米湯,與其說是賑災,更不如說是用一點微弱的希望吊著這些災民,讓他們無法橫下那條心。
據陳虎告訴陳勝,每日從四市十二坊內清理出城的死尸,與日增多。
行商陳家的孩童們,早就不被允許出長寧坊了。
自打流民入城后,城里就不斷有婦孺失蹤。
前幾日,北市亭還在長安坊那邊找到了一大堆白森森的人骨……
行商陳家的情況,暫時還好。
長寧坊內的三百來戶伙計自不必多說。
得益于他準備得早,囤下了十五萬斤糧食,省著點吃,撐到明年秋也沒問題。
都饑荒了,總不能還頓頓都吃飽吧?除去必須要保證武力的一百五十多號叔伯每日一斤糧食之外,其余人盡皆一日三兩。
三兩糧食,吃飽肯定是吃不飽的,但總不至于餓出大毛病來。
陳家農莊那邊。
他爹領著五十多個叔伯長期駐扎在那邊,不分晝夜的保護著農莊。
同時加大人力物力,對那一百五十畝田地,進行精耕細作,盡可能的提高產量。
而他每過上五六天,就會在陳刀的護持下,會去一趟陳家莊,登臺祈雨。
蟠龍寨那邊。
山寨的建設已經過半,至少所有建筑物的主體結構是都已經搭建起來了,只剩下一些零零碎碎的收尾工作。
開荒工作也已經初見成效,搶種下去的一些瓜果蔬菜都已經發芽……過了種糧的季節,也只能重點瓜果蔬菜了。
再加上當初英布搶來的那些牲畜繁衍,短時間也蟠龍寨的生活倒也還撐得住。
但也只是短時間內。
陳勝一直在想辦法,再從其他渠道多入手一些糧食,但結果都不甚理想。
他先是約見了糧商張家的主事人張忌,和他商議了一下由行商陳家出人,他們糧商張家出渠道,大家合伙從走一趟揚州,運一批糧食回來。
糧商張家作為陳郡內有名的糧商,當然不可能只依靠陳縣周邊的這些農莊產出維持生意,他們也和行商陳家一樣,有固定的糧食買賣渠道。
而揚州那邊水資源豐富,災情的影響應該不大才是。
張忌倒是頗為意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