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細致的“分享”與“共同探討”的形式,開設軍官訓練班,教學質量依然遠遠不符陳勝的預期。
人的天資有高低,有的機敏,有的遲鈍,機敏者可以舉一反三,遲鈍者舉三都未必能理解其一。
人的文化有高低,有的家學淵源深厚,詩書傳家、世代行伍,而有的,祖祖輩輩都是不識字的佃戶。
天資與文化的差距,就造成了理解能力的天差地別!
同聽一堂課,課后一問反饋,十個人能給出七八種反饋。
其中還有過半數,都是類似于“俺覺得該沖”、“俺覺得該招呼其他營的弟兄們一起沖”這類聽了就跟沒聽一樣的無用反饋。
陳勝這才后知后覺的發現,自己記憶深刻的那幾所大名鼎鼎的民國軍校,無論是黃埔軍校還是保定軍校,招生都有一個“考”字兒!
其學子,就算不全都是有錢有勢的富家弟子,也絕對都是識文斷字的進步青年。
至少不識字的文盲,肯定是進不去那兩所軍校的。
這么說來,好像還只有我兔那種軍中掃盲,層層推薦、選拔優秀軍官,前往軍校學習的軍官培養機制,更符合紅衣軍的實際情況!
那十里八鄉的俊后生老李,當團長時都還不識字呢,后來去軍事學院學習的時候,不也能寫上一篇精彩的亮劍畢業論文了么?
陳勝心頭拿定主意。
不過他也沒有立刻就解散正在培訓的軍官訓練班,而是按照計劃繼續著教學。
他心頭跟明鏡兒一樣,稷下學宮的作用,除去培養人才之外,還有收攏人心、豎立威望的作用。
而且眼下的這一期,也正好為后續的推薦進修機制,埋下伏筆。
他們之中優秀者,肯定還會第二次來稷下學宮。
稷下學宮的第一期軍官訓練班,采取不分班的大課制,陳勝每天都會到場,親自主持一堂課。
其他課,他就算沒時間來聽,課上所分享和探討的內容,也會送到他處,由他親自取菁去蕪存檔,等到第一期軍官訓練班畢業之后,再匯總編寫教案。
他的想法是,編寫兩份教案。
營連級一份教案,教授練兵、戰術指揮等內容。
師團級一份教案,教授統兵、戰略指揮等內容。
值得一提的是,在他領兵趕赴譙郡之前,他就已經命梅花山莊天工院的匠人們研發造紙術了。
關于造紙術,陳勝就記得一個大概:把草搗爛了泡在一個大池子里,再用平整的紗布過濾、定型、晾干……
等待他從譙郡返回陳縣后,天工院的匠人們就將制作出來的紙張樣品,送到了他的手里。
天工院制作出的紙張樣品,外觀像極了陳勝前世回鄉給爺爺奶奶燒的紙錢,質地比那個還要糙,厚得跟菜刀有一拼!
陳勝知道肯定是那個環節出了錯,但他也提不出什么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只能命他們繼續研究,怎樣將紙張做得更白、更韌、更細膩。
不過這種又黃又糙又厚的紙張,也已經足夠取代竹簡成為文字的載體了……他已經命人在長安坊興建造紙坊,再過些時日,那種黃不拉幾的草紙,就能量產了。
嗯,有了那玩意,至少以后去茅坑,再也不用掰木棍了……
有時候,陳勝自己都覺得,他簡直就是穿越者之恥。
他前世看過的那些穿越主角,個個都全能得跟隨身攜帶百度百科一樣。
什么造紙、燒水泥、制玻璃、配火藥,那都只是最基本的操作。
高端點的玩法,從無到有手搓AK、腳踩沒良心炮,熱武器打得冷兵器土著們哭爹喊娘,只恨爹媽少給自己生了兩條腿……
而到了他這里,他卻是這也不會、那也不會。
打個屠睢,頭都快琢磨禿了……
至于造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