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大雨收到兒媳婦的來信后,愁腸百結。
他害怕兒子在出國時出事了。
他就掉下了傷心的眼淚。
張光明趕緊勸說:“您先別著急嘞,沒有消息不見得是壞事啊?
您想啊,他或許去了到了**,或許去了臺灣,也或許他去了別的地方也說不定啊?
總之,會找到他的啊。”
秦隊長他說:希望像你說的那樣吧!
他哀嘆了一聲揮揮手走了。
張光明望著這位身體已經略微駝背的秦隊長,他心中也有種凄涼涌上心頭。
覺得他每天熱切盼望著不知是死是活的兒子,好可憐啊!
張支書感慨地說:“你看他種的花兒這么多,又這么的美麗,可是秦學起不知道去哪里掙錢了。
她的老婆帶著三胞胎兒子,去尋找不知去向的丈夫嘍!”
“哦,怎么回事? ”那位叫孫勇的小伙子好奇地問。
其他的知青也帶著期待的眼神看著張支書說:“請張支書詳細說說唄。”
張光明感慨著,就滔滔不絕地介紹著這家人的情況:“這家原來的主人叫秦大雨。
他是三代單傳,在山東郯城上班,他這個人找對象比較挑剔,三十多歲才找著合適的對象。
婚后有好幾年才生了個兒子叫秦學起。
秦大雨和妻子都在工廠里上班,就想讓父母到山東郯城幫他們帶孩子,可是父母說啥都不離開老家。
秦大雨夫婦很無奈,就把孩子抱過來交給他父母撫養。
秦學起就一直跟著爺爺奶奶住在老家的舊屋里,兩位老人也一直悉心照顧著孫子在俺村長大。
可是爺爺奶奶漸漸年齡大了,常年重病在身。
秦大雨考慮再三,就讓孫子幫著照顧兩位老人。
秦學起又逐漸長大了,爸媽就給他在這個院子里,蓋了新房子,又給他找了個鄰村的老婆,名叫趙亞蘭。
他們結婚后,第二年趙亞蘭就生了三胞胎男孩兒。
三個孩子要吃奶,哪里夠吃呀?
這個哭,那個鬧,弄得小兩口焦頭爛額的。
倆年輕人還要照顧兩位生病的老人,還要照顧三個缺奶吃的孩子。
他們倆又怎能照顧的過來呢?
于是秦大雨就硬是讓父母和兒子媳婦,帶著三個孫子到山東郯城,去和他們生活在一起。
大家共同來照顧兩位老人和撫養三個孩子。
剛才那個老漢就是秦學起的爹秦大雨。
原先秦大雨夫婦在山東郯城上班時,就在那兒買房安家了。
按理說媳婦生了三個孫子因該算是多子多福呀。
可是那幾年秦大雨的爹娘輪番住院,把家里的積蓄全用在給老人看病上了,生活就捉襟見肘了。
由于缺食就饑餓唄。
因此趙亞蘭的奶水漸漸的就沒了。
可當時又沒有錢給三個孩子買奶粉。
他家就連買藕粉的錢也沒有啊,三個孩子餓得哇哇直哭。
爺爺奶奶又缺錢買藥,秦學起一氣之下,就冒出走出山東,去掙錢的想法。
他對妻子說:我要為兒子掙很多錢,就再也不用發愁給爺爺奶奶看病的錢了,也不用發愁給咱三個兒子買奶粉的錢了。
趙亞蘭給大兒子起了個名字叫秦念學,二兒子叫秦念起,三兒子叫秦念勤。
她就是要讓孩子記住他的爹爹秦學起,還要孩子記住得勤勤懇懇。
她沒想到,丈夫為了改變無著的窮困生活,竟然一走就杳無音訊了。
她公公秦大雨懷疑他兒子在去**的路徒中,很有可能被淹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