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行政制度和韓、魏如出一轍,全國邊境設郡,內地則設置由首都直轄的縣,而每個縣和國都邯鄲內外,又細分為鄉、里等基層機構,設置鄉三老、里父老來管理。
因為邯鄲城極大,人口眾多,有三萬戶、十多萬人,故而每個被大街劃分的方形居民區,都可以算作一個鄉,每個巷子都設了一個里,按照東西次序,以甲乙丙丁的順序命名。
其中,游俠兒魯句踐家住的,是城東甲鄉丙里。
這個里大概住著百多戶人家,在這狹小的范圍里比戶相連,列巷而居,排列得不甚整齊,道路也泥濘坑洼,這里的居民大多數從事工商業,仰機利而食,那些不務正業的子弟就成了游俠兒。
這甲鄉丙里的游俠兒中,以魯句踐最為出名。因為他這個人年紀雖不大,卻喜歡行俠仗義,路見不平拔劍就上,也曾為此惹上官司,被司寇、士師緝拿審問,但因為沒出人命,所以無大礙。反倒是從邯鄲城大牢里走了一遭出來,別人看他的眼神就不同了,或畏懼,或敬重。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服魯句踐,隔壁的甲里中,一個名叫陳季的游俠就常與他對著干,因為此人年紀較長,還投靠過平原君門下某個賓客一段時間,也有一些威望。
二人相當于是這個鄉的游俠領袖,鄉三老和里父老拿他們也沒什么辦法。放在以往,二人還算井水不犯河水,然而現在魯句踐走了,山中無老虎,這陳季這猴子便當起大王來。
他越過了往日的勢力分界線——兩個里中間的一口井,跑到丙里來,挺著胸從里北門走到里南門,又從南門走回北門,仿佛是在巡視自己的領地。還順手拿走這家幾顆棗子,那家一碗漿水,儼然以丙里的老大自居。
里中的民戶也不敢招惹這個無賴兒,紛紛感慨,往后啊,再也沒有魯句踐來打抱不平了。
日近黃昏時,陳季已經填飽了肚皮,拄著破劍,敞著腹部,箕坐在里門邊上,跟新收納的小弟們吹噓自己的英雄事跡,順便詆毀一下魯句踐的“愚笨”。
“那長安君一看就是幼弱公子,為人吝嗇小器,給不了游俠一點錢帛好處,卻想要吾等賣命,真是笑話!”
陳季一邊掏著耳朵,一邊炫耀道:
“我當年也是在平原君處做過門客的,門客里的游俠前輩告訴我,天下之人都是按市場交易的方法進行結交,封君有權勢,吾等就追隨,封君沒有權勢,吾等就離開,這本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故而那一日我見長安君不足與之謀,我便離開了,可魯句踐那呆鵝卻依舊要去投靠,連自家的老母都不顧了,汝等說,這是不是一個愚人!”
那些平日跟陳季混的游俠少年連連稱是,也有幾個先前跟魯句踐關系不錯的垂首不語,嘟囔說魯句踐那是重然諾的真漢子。
陳季大怒,一腳將那少年踹翻在地,罵道:“你的意思是,乃公就不是大丈夫了?那一日你不也留到最后了,為何今早不跟魯句踐去呢?”
那少年訥訥地說道:“我家父親說我是家中獨子,死了家中就絕后了,再說長安君也沒許諾俸祿,便不讓我去……”
“不去是對的?!?
陳季得意洋洋,篤定地說道:“我敢說那魯句踐半年之后,便會窮困潦倒地回來,什么都賺不到!”
就在這時,卻有個蓬頭的游俠飛奔回來,大喊道:“來了來了,回來了!”
陳季抬起劍鞘朝他腦袋上就是一下,罵道:“什么來了,誰來了?”
那少年游俠滿臉激動,揉著痛處,口齒不清地說道:“是魯句踐,魯句踐回來了!”
……
“魯句踐?”
陳季和眾人都一呆,他撓著腦袋道:“那魯句踐分明說這一去齊國,少則三月,多則半年的,怎就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