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是要重蹈吳國、燕國的覆轍,這不是亡國之言,還是什么?難道要讓齊人都知道,大王也和越王勾踐一樣,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安樂么?
這一席話,說得齊王田法章猛然醒悟,當即下令殺掉了那九個寵臣,把他們的全家驅逐出境,重新尊崇田單的地位,并將夜邑萬戶之地封給了他……
就這樣,貂勃靠著三寸不爛之舌,幫助田單重獲齊王信任。對于他本人而言,這是報答受田單的提攜之恩,但他這番勸諫更多出于為國家計,避免齊國再度出現齊閔王與孟嘗君君臣相惡,危害社稷的情況。
但不管怎樣,齊國再度君臣相諧,國力慢慢恢復,貂勃也因為這次的事件,和他那“我雖然討厭安平君但為了國家社稷,依然會為安平君說話”的立場,贏得了齊王和田單的共同信任。故而他雖然只是一個下大夫,但在影響齊國決策上,卻舉足輕重!
這一次商量是否要幫助趙國抵御秦國也不例外……
……
自從復國后,齊王田法章的國策便是保持中立,慢慢恢復國力,懶得參與任何外戰。不過齊王也不想得罪趙國,便給趙國提了一個要求,必以長安君為質!
這是故意提出的過分要求,當時齊王還得意地說:“長安君乃吾妹愛子,吾妹絕不會答應讓他為質,如此一來,便是趙國不同意齊國的要求,出兵助趙一事,也就不了了之。”
誰能想到,趙國那邊還真讓長安君來了,眼看就要渡過大河,進入齊國邊境。
齊王這下有些尷尬了,連忙召集親信商議,貂勃便站出來建議道:
“大王,秦之于趙,乃虎狼之國,趙之于齊,又何嘗不是虎狼之邦?濟西之戰、麥丘之戰、高唐昌城之戰、平邑之戰,過去二十年間,趙國奪了多少座齊國城邑?故而讓秦、趙相攻,一同疲憊削弱是最好的。”
“大王不如讓臣去阻止趙國長安君入齊,以免秦國以為齊趙真的結盟。先讓趙國將麥丘、昌城割讓與齊國,若趙國不愿,結盟一事自然告吹;若趙國答應,齊國得了土地之后,再效仿先君威王在魏韓南梁之難時的對策,與趙結盟,卻遲遲不出兵,繼續看秦趙相攻。這樣,齊國就可以在秦趙之間舉足輕重,收其賄賂,利可以得,名亦可尊。等到秦趙相互間打得差不多了,大王再出面勸和,到時候,趙王必將南面而朝齊,將從齊國處奪走的失地全部交還!”
這就是齊國君臣打的如意算盤,也是貂勃運氣好,趙國派來全權負責此事的,恰巧是名氣很大,實則庸碌的平原君,幾句話的功夫,一心立功的平原君便被貂勃說動。
他遲疑良久后,問道:“若先割地的話,長安君……”
貂勃信誓旦旦:“若如此,平原君便可帶著長安君回邯鄲去,不必為質子了!”
“如此甚好!”
平原君想著若能如此,太后必然欣喜,那樣的話,他邀功升為相邦的事,又多了幾分勝算,便頷首道:“齊王也是太后兄長,安平君更是我的老友,他們的話,我趙勝自然是信得過的……”
說著,平原君便要寫信回去告知邯鄲事情緣由,他相信,藺相如等人肯定會加以勸阻,但以趙太后對長安君的思念,定然是乾綱獨斷,允諾此事。
然而就在這時,房門卻被重重推開了!
“叔父,且慢!”
……
“是誰如此大膽,敢在門外窺聽!”
平原君和貂勃的密談被打斷,不由勃然大怒,回頭望去,卻見守門的衛士惴惴不安,不敢阻攔,因為推門而入的,是長安君!
月光如水,映照在這位如玉的年輕公子身上,卻見他雙拳緊握,目光堅定。
貂勃上下打量這位他壓根沒在意過的幼弱公子,面色有些詫異,平原君則陰著臉道:“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