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讀完新鮮出爐的《勸學篇》后,明月想著前世高中語文課上的點名背誦,滿滿都是回憶,又不由贊道:“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這便是荀子的文章啊,真不愧是稷下祭酒!”
荀子的文章獨具風格的,它既不像莊子那樣,海闊天空、神思飛越,富有浪漫色彩;也不像孟子那樣,語言犀利、氣勢磅礴,具有雄辯家的特點。而是樸實渾厚、詳盡嚴謹,卻又淺顯易懂。
與南方楚國那群力求文字華麗的辭賦之士不同,此真乃學者之文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
他又念了遍這一段后,對旁邊的趙括說道:“荀子勸人向?qū)W,這段話,同樣可以贈予括子。從邯鄲到臨淄,括子一路上可學了不少,而由百夫至校尉、國尉乃至于大將,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趙括的天分很高,無疑是騏驥,可歷史上的他,只是在長平一躍十步,就被白起打翻在地,身死軍破,為天下笑。現(xiàn)如今在明月的引導下如同駑馬一般,一步一個腳印,或許會有不一樣的命運。
換了幾個月前的趙括,肯定會對這些話不耐煩,但經(jīng)歷了這一路的歷練后,他也成熟了不少,便晃了晃手里的《齊孫子》:“長安君,我這不正在學么?”
《齊孫子》,又名《孫臏兵法》,乃是齊威王、宣王時兵家孫臏的作品,那孫臏與龐涓的恩恩怨怨,后世流傳甚廣,不過直到來齊國后,明月才得知了孫臏的歸宿。
原來那在語文課本上作為正面人物,“身長八尺有余而形貌迤邐”的鄒忌當時是齊國的相邦,卻一向與大將軍田忌不和。
作為田忌的軍師,孫臏看出這對將相的矛盾已經(jīng)無法彌合,馬陵之戰(zhàn)殺死龐涓,立下不世之功后,孫臏便直接建議田忌保留武裝,接管沿途齊國關(guān)隘,以輕車戰(zhàn)馬直沖齊王宮雍門!如此,齊國的大權(quán)就可以由田忌控制,廢立齊王、驅(qū)逐鄒忌,都只不過是舉手之勞,若不如此,則田忌必為鄒忌所害!
孫臏倒是藝高人膽大,結(jié)果老實人田忌卻沒膽量做挾王兵變之事,回國交出兵權(quán)后,鄒忌就開始陷害他。齊威王也對這位功高難賞的宗室心存忌憚,竟逼得田忌逃往楚國,被楚國封在江南,孫臏也隨他一起去了楚地,《孫臏兵法》便是在楚國時完成的……
當時他帶了一位親傳弟子,名叫匡章。
直到齊宣王繼位后,知道田忌是被陷害的,便將田忌召回國內(nèi)官復原職,而孫臏也于此時返回齊國??上н@對搭檔已經(jīng)垂垂老矣,不復當年之勇,田忌沒幾年就死了,孫臏也只是作為齊宣王的顧問,為他指點一些戰(zhàn)略上的策略。那段時間里在他弟子匡章的率領(lǐng)下,齊軍驍勇無比,強國請服,弱國入朝,與秦國并列東西兩大強國,孫臏出力不小。
趙括遍讀《齊孫子》后,感慨道:“可惜齊孫子提議對燕國的攻心之計,齊宣王并未放在心上,匡章占領(lǐng)燕國后取子之,醢之,又殺燕王噲,燕國幾近滅亡??煽镎聟s不能約束齊人,士卒欺凌百姓,燕人不滿,群起而攻之。加上秦、趙、宋聯(lián)合救燕,齊國便只能撤軍,此事之后,齊國與燕國就結(jié)下了死仇?!?
明月卻道:“若是當年齊國兼并燕國,成為兩萬乘大國,只怕趙國也要向其稱臣,我在臨淄做人質(zhì),肯定住在低矮狹小的陋巷,見了人就卑躬屈膝,哪還有今日的待遇?”
趙括想想也對,明月又問他,除此之外,對這份《齊孫子》還有何心得?
趙括道:“齊孫子貴勢,善于詭詐造勢,講求機變,桂陵之戰(zhàn),馬陵之戰(zhàn),無不如此。這一點上,與吳孫子的兵者詭道如出一轍,但又將吳孫子曾說過的示敵以弱,能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