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兩天時間里,田葭都過得心神不寧。
平日里能全神貫注投入進去的女紅紡織,她做起來沒有精神,少女閨房里,再也聽不到唧唧復唧唧的機杼聲,只能聽到時不時的長吁短嘆,也不知她在思憶什么?
平日里讓她感到津津有味的書籍簡牘,也讀不進去了,那些密密麻麻的枯燥篆字與以前沒有區別,但看在她眼里,卻不知不覺幻化成了那一日載在竹鳶上,飛過墻頭的浪漫帛信……
田葭聽過許多讓人動容的情詩,遠的有詩三百。這時代雖然已有許多為詩三百作注的儒生曲解其中含義,但《關雎》《蒹葭》《漢廣》《靜女》《野有蔓草》這些篇章都是情愛詩,這是毋庸置疑的。
近的則有屈原大夫的《湘君》《湘夫人》《山鬼》,里面的辭藻意境,無不華美浪漫到了極致。
小時候母親教她這些詩篇時,田葭也曾暗暗期盼,以后會不會也有多才的君子為自己寫一篇聽上去很美的詩呢?
誰料今日終于實現了,她卻又心生忐忑。
”有美人兮,見之不忘。
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
無奈佳人兮,不在東墻?“
將那帛信上名為《鳳求凰》的詩翻來覆去看了不知多少遍,安平君之女依然有些懷疑。
”這帛上說的,當真是我?“
這詩明顯不同于詩三百和楚辭,是原創的,至少田葭從未聽聞過。全詩言淺意深,音節流亮,感情熱烈奔放而又深摯纏綿,頗有屈辭那旖旎綿邈的意味,夾雜北方民歌的清新明快……
而里面情深意切的吐訴,和最后似乎求之不得的遺憾,都讓田葭為之動容。
她沒想到,長安君不但學識過人,還頗有文采,這點是之前他從未顯露過的,但更難想象的是,這么美的一首詩,竟是送給自己的?
一時間,田葭卻是不知道該如何回應了……
一來,自己一直以男裝出現在他面前,不料早已被看穿,往后再碰面,豈不尷尬?
二來,她也沒準備好如何去面對這種男女之情。
田葭沒時間考慮太久,事發次日,她便再度梳妝打扮,進入齊王宮。
每逢年中祭祀,宮里也要舉辦一些祭奠,作為宗女,便要入宮與公主們相伴準備,這群十五六歲的少女出身都很高,富貴驕奢養育了一副好容貌,在家都被長輩嬌寵著,放到一起后,自然少不了掐尖要強、斗靚比美的戲份。數十名宗女,各自以幾位公主為首分成幾派,群雌粥粥,勾心斗角,顯得熱鬧非凡。
獨獨田葭跳出這種爭執,置身事外,一來是她天性聰慧,對這些小女兒的斗爭沒有興趣。二來,別忘了她父親是誰,安平君!齊國的再造之臣,就算是齊王田法章,在齊國的威信也不如田單高。
所以眾宗女也對田葭畢恭畢敬,就算不考慮出身,只看著她那雙似看透一切的眼睛,便不敢再招惹她。
不過這一日,凡事都能做得不錯的田葭,卻在跟著女師跳舞擊節時,卻連續錯了兩處,用饗的時候也草草吃了一點,就放下了匕箸。
她這副心不在焉的模樣,很快就被與她相善的三公主田蕤給發覺了,天真少女一張口,把田葭給嚇了一大跳。
”阿姊在想什么,莫非是春心動矣?”
田葭一愣,眼見旁人的目光朝她看過來了,連忙解釋道:“只是昨夜沒睡好,公主勿要亂猜!”
田蕤卻是看得很開:“知好色而慕少艾,男女皆有,就算阿姊有了心上人,又有什么好羞恥的。”
“知好色則慕少艾”語出孟子,全句為”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意思是人在小的時候,心里是傾慕父母的;到了長大后,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