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武器系統(tǒng)安裝在乘員艙門口,這本身就不合理,哪個腦殘把槍口瞄準自己的船員?
再然后,是安保室。
安保室中,除了部分武器之外,其余都是六年前新建的,陳小澤在未使用的休眠艙上找到了制造日期和定期保養(yǎng)記錄。
還有一點就是,身體強化藥劑是六年前,在現(xiàn)實世界人類研發(fā)成功的,這正好和安保室的建造時間吻合。
如果陳小澤判斷沒錯的話,夢境守衛(wèi)這個職業(yè)應該也是六年前才出現(xiàn)的。
這一點可以回到現(xiàn)實找王東去驗證。
當然,這些設施的建造時間還不能讓陳小澤百分百確認飛船正在建造中,還有一個最關鍵的細節(jié)才是得出這個結論的主要依據(jù)。
那就是——.沒有衣服!!
無論是乘員艙,還是安保室,居然都沒有給人配備衣服,日常用品就更不用說了。
這點才是最值得深思的。
昂貴的身體強化藥劑、高科技的盜版狼式機甲飛船系統(tǒng)都配套了,那最基本,最重要,也最沒有難度的服裝,不就更應該準備了嗎?
可是,偏偏沒有衣服!
站在陳小澤的視角來看,這根本說不通,也完全違背了文明的定義。
除非神墓星人就是這么尿性,從來都不穿衣服。
但是,如果站在飛船系統(tǒng)的角度來分析,又好像符合計算邏輯。
想像一下,如果你是飛船系統(tǒng),要完成龐大而復雜的飛船建造任務,同時還遭到了入侵,為了保障乘員艙的安全,要造防御體系,要喚醒船員,要為船員準備戰(zhàn)斗物資、基本生存物資,以及提供安全場所。
如果這些都是由飛船的自動化程序自主完成的,在生產(chǎn)力有限的情況下,那么衣服..還重要嗎?
也許沒那么重要!生存是第一原則,不裸奔只是“部分”人的心理需求。
就比如陳小澤,他不接受自己裸奔,但不介意部分人裸奔。
所以,衣服才是陳小澤判斷飛船正在建造中的關鍵。
那問題來了。
飛船正在建造中的這個判斷,很容易讓人產(chǎn)生同理判斷,就是飛船還沒從神墓星起飛。
這是思維慣性,沒建好的飛船怎么飛?
陳小澤原本也是這么想的,可是他恰好不是一個容易被慣性左右的人。
他想到另外一種可能,一種讓他對神墓星這個落后文明有點肅然起敬的可能。
文明的韌性.、對生存的渴望,以及在滅絕前爆發(fā)出的最后能量。
在陳小澤的設想中,也許應該是這樣的。
這個文明不可能到達新家園,他們落后的技術連把小型探測器扔出恒星系都很困難。
造一艘龐大的,可以容納成千上萬人遠航的太空移民飛船?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即便沒有銀盟的狙擊,他們也看不到任何希望。
但是,種族的滅絕是最絕望的死法!
生命的第一原則是傳承,文明的第一要務是延續(xù)!
在兩者都被斷絕的時候,往往能爆發(fā)出意想不到的力量與智慧。
他們在最后時刻是這樣做的。
他們只建造了一個船殼,可能船殼都是用銀盟飛船的殘骸直接代替。
動力導航系統(tǒng),也可能是東拼西湊來的。
他們做的唯一一件事,可能就是把裝載種子的乘員艙放到了里面。
然后就匆匆起航了,所有飛船內的配套設施都交給智能系統(tǒng)在路上慢慢建造。
但是,這樣做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落后的永遠是落后的,智能系統(tǒng)永遠無法代替人的創(chuàng)造力。
神墓星人的科技,即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