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香江,拍攝電影的速度堪稱是舉世聞名的快。
王京,徐可,陳勛齊……一個個的拍起電影來,都像是點了快進似地,一個賽一個的快……
別說一個月拍完一部電影,就算是一個禮拜完成,這種事情也不是沒有人做到過。
但即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但凡是遇到大段大段的動作戲份,拍電影的速度也會不由自主的慢下來。
沒辦法,拍攝打戲的時候最忌諱的就是為了追求速度而忽略安全系數。
雖然竹林夜襲這場戲里參與的人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練家子,可這場戲的難度還是很大。
不僅要考慮打斗時的緊張氣氛,而且還要注意幾位主要演員在戰斗過程中的露面時長和時間點。
李墨已經和李忠志說過了自己的意圖,對方再怎么也是在圈子里混了那么久的人,自然知道作為一部電影的開場戲份,不管再怎么重視其實也是不為過的……
更何況這段戲份不僅僅是《書劍恩仇錄》第一部的開篇,甚至還是一個三部曲電影的開篇,說它是集重中之重其實也不算是過分的。
對待這樣的戲份,想要達到效果,多花一些時間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更何況李墨壓根就沒在乎這段戲要拍多久,他要的只是電影最后出來的效果……
說實話,作為第一次與李墨的合作,又是通過吳晶牽線搭橋的關系,不管于公于私,李忠志都不希望在雙方的第一次合作就丟了自己的臉面。
原來他還在擔心,李墨既是金主又是導演,還是電影的男主角,年紀又那么輕,而且好像還是第一次拍攝武俠電影,萬一他要是不知道武行里的路數,只是一個勁的催時間,說不定自己好不容易才打拼出來的招牌,就會折損在這種地方了……
結果倒好,李墨只要求最后的效果OK,其他的一概好說,甚至連李忠志開口試探詢問是否可以花一周的時間來拍攝這段戲份的時候,李墨也沒半點猶豫。
到了這個時候,心里有底的李忠志自然知道該怎么拍了……
但凡是有追求的導演,哪怕他只是個動作指導,只負責拍攝動作戲的部分,他也不會希望自己拍攝出來的是一堆垃圾。
李忠志自然更不例外。
所以,他也是用足了心思在開場的這段戲上。
趙聞卓對上了吳晶。
于萬亭VS張召重!
原著中的于萬亭是少林寺破門而出的棄徒,所以他的武功也偏重于大開大合,剛猛有力;
而張召重出身于武當,原著中以柔云劍法,芙蓉金針以及無極玄功拳聞名,算是走的陰柔一派,
剛與柔,
力量與技巧,
這樣的戲只要拍好了,本身就很有看點。
可惜,李忠志大概是被李墨的態度給刺激到了,所以鉚足了勁的想要展示自己的才干。
他覺得光是這樣來設計,還起不到那種驚心動魄的感覺……
于是他干脆又加了碼!
如果只是這兩個人的打斗倒還簡單,但李忠志為了顯示幸存幾個人的武功卓絕,除了讓吳岳和童麗婭另辟戰場,抵擋大批高手之外,還在趙聞卓和吳晶的打斗過程中讓其他人亂入……
雖然這樣以來很符合雨夜混戰的設定,但人多了以后套招架勢的難度也隨之上升,所以兩處戰場,四個主演,都只能一招一招的套,一點一點的摳鏡頭……
這場戲本來拍攝時間就是夜晚,還要加上灑水車的不斷配合,最后真的是足足折騰了一個禮拜,在付出了接近兩位數的參演者受傷、生病的代價之后,才算是終于把這段戲份給拍完了。
這段戲份完成之后,有鑒于劇組這段時間有點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