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電影主創們站在舞臺上接受媒體的采訪,李墨有點無語。
話說這票人也是厲害,臺下真正打算跑來觀看一部好電影的觀眾基本上已經差不多快走光了,李墨甚至在偶爾回頭望去的時候,看到了大片空蕩蕩的座位,但他們卻仍然可以視若不見的站在臺上,拿出足夠敬業的笑容談笑風生……
當然,更慘的還是像李墨這樣有頭有臉的來賓們。
既走不了,又還得擺出一副鼓勵,稱贊以及各種捧場的笑臉跟所有人一起演戲。
……沒辦法,這種時候李墨的身份本來就敏感,如果他在看完電影之后擺出一副臭臉,說不定會被別有用心的記者解讀為擔心《盜墓筆記》影響到了自家《龍騰千里》的票房成績。
要真是《盜墓筆記》足夠優秀,能夠達到《尋龍訣》或者《畫皮》那樣的水準,李墨緊張緊張也還算是情有可原,現在但凡是個眼睛不瞎的,基本上都看出來了《盜墓筆記》完全是一部爛片,李墨覺得,要是僅僅因為稍微臉色難看了點就被這種電影拿來作為宣傳物料,那豈不是冤枉到極點了?
不過,最慘的還不是李墨。
最慘的人是臺上的張召。
如果說李墨是不得不隨大流強顏歡笑的話,那么張召更慘的是他不僅要強顏歡笑,而且還要違心的咬定青山不放松,死命的繃住面子,非得說自家的電影是部好作品……
《盜墓筆記》當然是一部爛片。
這一點不管有多少陸寒的粉絲,花多少錢,在多少個地方,用多少個花式洗地,結果都不會有絲毫的變化。
但與那種傳統的,典型式的天朝爛片相比,其實《盜墓筆記》還是有點不一樣的。
傳統的天朝爛片,大多操作方式都是一樣一樣的。
找一堆的明星,堆砌一堆過時的橋段,然后把他們通過剪輯串聯起來,最后上市圈錢。
這種套路玩得最牛的當屬香江的黃百明和王京。
《澳門風云》、《XX喜事》系列就是這樣類型的電影。
上個禮拜上線的《封神傳奇》算是這種類型的進化版。
因為他好歹知道光靠純粹的堆砌明星,已經沒辦法吸引觀眾了,所以它里面加入了動作,加入了種種炫目的特效,好歹算是往里面投入了不少成本。
而《盜墓筆記》的問題則是想要的太多,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實,李任港在接手《盜墓筆記》這個大IP的時候,對于未來電影的定位人群還是比較清醒的。
雖然吸引觀眾走進電影院觀看《盜墓筆記》這部電影的初始動機和熱情的確是南派三叔的原著小說,但是《盜墓筆記》這部電影想要成功,從一開始就不會,也不應該是只拍給原著書迷看的。
作為一個沒看過《盜墓筆記》,只是通過電影前期宣傳,知道有這么一部電影的普通觀眾,他走進電影院期待看到的是精彩的墓中場景,盜墓高手們如何在與意外敵人周旋的同時,破解掉古墓中稀奇古怪的機關,并且最終取得勝利……
當然,如果在這個不斷向著勝利前進的過程中,有一兩個美女點綴其間,稍微賣弄一下性感的身材,又或者是或A或颯的外形,動作,那就更好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李任港只保留了原著中最基本的人物關系,再由此發展出一個全新的故事,其實真的是無可厚非的。
作為沒看過書籍原著的大部分觀眾來說,他們走進電影院去看一部商業片,首先考慮的是這部電影是不是足夠‘好看’,只要電影足夠精彩,其實路人觀眾不會在乎自己看到的東西和原著差多少。
在這方面,李墨的《龍騰千里》做得就比《盜墓筆記》好了差不多八條街。
在《龍騰千里》的前十五分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