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孟達和申儀二人領(lǐng)一萬軍馬出城,人銜枚,馬摘鈴,直奔諸葛松營寨而去。
及至寨前,孟達遠遠看見營中有人守衛(wèi),一聲令下,領(lǐng)軍殺入寨中。寨門處守軍落荒而逃,向后寨潰退,孟達以為得計,更是催軍急趕,尤恐諸葛松跑掉。
就在這時,后寨突然火光沖天,許多被砍伐的樹木攔在孟達前方,孟達還以為此乃諸葛松阻敵之用,正要繼續(xù)催馬向前,卻被身旁申儀縱馬拉住。
孟達不悅道:“為何攔我?”
申儀驚慌叫道:“中計了將軍,快撤回城內(nèi)!”
孟達環(huán)顧四周,發(fā)現(xiàn)南北兩側(cè)忽點起無數(shù)火把,大量的火把伴隨著震天的喊殺聲正擁向自己的后軍。
原來諸葛松與沙娜分南北兩側(cè)早將一萬多只火把用樹棍固定到人高的距離,只等寨中火起,每名軍士便負責(zé)迅速點起五根火把,手持兩根向營寨沖去。
至于震天的喊殺聲則是因諸葛松早告訴軍士們,敵軍見被埋伏,必不敢戰(zhàn),喊的越大聲,敵軍逃的越快,根本不用帶長兵器廝殺。于是這些軍士便都拋棄了槍戟,只帶著短劍和火把玩命喊著向營寨沖去,速度更是比正常要快上許多。
孟達大驚,以為諸葛松有數(shù)萬軍在此,急引軍回城,但未出前寨,大量后軍的士兵已迎面逃來,沖散了孟達身邊的護衛(wèi)。只見一紅甲女將軍威風(fēng)凜凜的提槍已到寨門,身后火把無數(shù),正是沙娜!
申儀上去交戰(zhàn),心慌之下,片刻便被其槍桿打中后背落馬。孟達不敢向前,只好隨敗兵向后寨逃去。因后寨多橫地火木,許多軍士逃脫不及紛紛跪地求降。孟達逃到天明,人困馬伐,身邊僅數(shù)百人相隨。
此時迎面出現(xiàn)一軍,為首者正是劉封。見孟達狼狽模樣,想起自己當(dāng)初被孟達從上庸趕出也是如此,不禁心中快意,引軍向前。孟達見大勢已去,頹然下馬跪地,就要拱手稱降。
不想劉封馬來如風(fēng),一槍正中孟達胸口,隨即一挑扔出。隨行軍士剛要抵抗,卻已被劉封之兵團團圍住,一句只誅首惡,投降免死,便都放下了武器。
自此孟達、申儀出城所帶人馬因二人身死,不到一日便都因饑餓和回城無路通通被諸葛松和劉封收降。
申耽當(dāng)夜見城外火把甚多,知道孟達中計,也不顧自家兄弟死活,連夜趁諸葛松追殺孟達之際,帶著親信族人秘密從西門出城向西,奔子午谷向長安而逃。
守城之軍天亮才發(fā)現(xiàn)申耽已走,因多為本地之兵,便自行開城迎諸葛松進城。自此諸葛松收上庸之兵一萬七千余人,合原有八千人馬,軍力已到兩萬五千余人。
探馬回報,徐晃距上庸城仍有三百余里,軍勢不過萬人。諸葛松索性拆毀了劉封原處營寨,合兵一處入城中休整,撤換降軍指揮千人以上將領(lǐng),重整軍力,以待曹軍。
期間有人告知諸葛松,劉封私殺孟達泄憤一事。諸葛松故作不知,并無一言召劉封詢問。劉封初始幾日還心懷不安,時間久了亦不以為意,只待諸葛松往江陵報捷信使返回,自己能將功折罪。
再說徐晃行軍緩慢,只為作觀上庸形勢,再定進退。等到細作回報,諸葛松所部不過萬人,卻施計誘殺孟達、申儀,嚇得申耽棄城而走,軍力倍增,便回軍宛城,不再西行,只上書稟告曹操。
曹操覽書畢,不禁嘆道:“劉備已得臥龍鳳雛,復(fù)又有此子既復(fù)荊州,再收上庸,若待其羽翼漸豐,無論西出助劉備,又或東出助關(guān)羽,都恐成大患!”
言罷環(huán)視諸謀士,見司馬懿似有話要說,便出言語問之。
司馬懿答曰:“今諸葛松取上庸,非前番劉封、孟達之流可比。荊州剛剛大戰(zhàn),我軍敗而復(fù)勝,吳軍勝而復(fù)敗,劉備則是雖復(fù)荊州,荊州軍如今自保尚已不足,年內(nèi)不足為患。”
曹操點點頭,復(fù)問:“那依你之見,今后我方將行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