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登基后。
同年改國歷為開天歷,一年。
開天歷一年,魏曌帝大刀闊斧,改革內制,去除臃腫體系,大興科舉,任人唯賢。
赤王自那天起,便仿佛從百姓的視野中消失了那般,緊閉的赤王府閉門不開,從不會客。偶爾有人從赤王府門口路過,時不時聽見里面傳出的孩童笑聲,或爆炸聲,方知赤王府中仍有人居住,并未荒棄。
開天歷一年,冬。
因世界步入永夜,今年寒冬格外冷酷,樹木與植被成片成片地死去,大地死寂,饑荒蔓延。
那年冬天,久違的太陽終于升起。可與往常不同的是,白晝與黑夜不再是各占一半。
每天能有日照的時間,大約只有兩個時辰。
兩個時辰的白晝后,日落黃昏,令人膽寒的寒冷黑夜重新降臨。
不知什么時候開始,民間傳小道消息:赤王修煉有成,白日飛升,體恤民間疾苦,以浩大神力制造了烈日,為了全天下的黎明百姓耗盡心神。
如此荒謬離奇的說法起初自然是沒人信的。
可漸漸的,有百姓發現,滿城柳樹野花枯萎,惟獨赤王府中,仍有花香傳出,才有人開始信了這般離奇的說法。
開天歷一年,女帝登基那天,天降星雨,被作為“瑞兆”載入史冊中,直到第三年,飽受天災人禍的黎明百姓,不知是從哪處開始,無意中發現了一種發光的結晶。
開天歷三年七月,昔日鄭氏第一巧手,如今名滿天下的“國之大工”,閆吉吉,第一次成功以“發光的結晶”制造出發光的燈具。
從這一天起,“發光的結晶”正式被命名為“星塵”,而由星塵驅動,所點燃的燈具,也被稱為“赤王燈”。
也正是從那一天起,大乾王朝,不,全天下,正式進入“星塵時代”。
世界各地發現了名為“星塵礦”的礦脈,星塵也被用于更多地方。
星塵是一種萬能的能源。
星塵用于荒蕪的土地上,可肥沃土壤。荒蕪的農田不再依賴日曬,佃農們學會搭建大棚,用星塵調劑肥料,荒蕪的土壤上重新長出了莊稼。
國之大工閆吉吉公開了種種用于農用、工用的精巧機械,以星塵驅動,一棟棟樓房,平地建起,抵御嚴寒與地震。
開天歷六年,閆吉吉發明了“單人操作載人式鉆地機”,命名“鼴鼠一號”,因此,閆吉吉被女帝授以“大發明家”的稱號,功同三品。
同年九月。
閆吉吉的弟子小佟,歷經幾年鉆研,制造出“鐵馬車”,無需馬力,只需在“鐵馬”中填入半兩星塵,日行千里,可數月不疲。
接下來,直至開天歷七年,這短短的一年間,曾經人們所不敢想的,飛天遁地、無火能燃、冬暖如春、夏季落雪,往日種種所不敢想、等同于神跡的事,因“星塵”的發掘,一點點地在人們身邊上演著,層出不窮的怪異“器械”,正飛速地改變著百姓的生活。
史學家回顧女帝登基之后,這七年間的變化,恍然驚覺,先帝隕落、女帝即位那天的新舊交替異象,并非指的是新皇帝與舊皇帝的更替,而是……世界的更替!
他們所處的世界陷入了漫長的“永夜”。
可日新月異的變化,仿佛在昭示著,新的時代正在悄然降臨。
“是的,這是變革。”
開天歷八年,已站在文學界巔峰,有“文圣”之稱的墨夫子墨誑,闊別八年,久違地接受了“逐日報社”的采訪,公開發言。
在墨夫子身邊,牽著一位安靜白嫩的童子。
孩童分明只有一歲大小,穿著紅肚兜,可竟自若地站著,宛如大小孩般,目光機靈地左顧右盼。
相傳,墨夫子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