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回京之后,下了兩道旨意,其一,改燕山府為北京,廢除原來的北京大名府,西京洛陽府,南京應天府,改開封府為南京。
南北二京,對掌朝政,以北為主。
同時,在北京皇宮對面,興建昭勛閣,供奉有功文武諸臣,享受祭祀,百世不絕……
這兩道旨意下來,朝中頓時不免議論之聲。
改燕京為北京,毫無疑問是更加強化都城的地位,倒也是尋常。
讓人眼紅的卻是昭勛閣。
這玩意就是凌煙閣的翻版,到底誰能進入,干系比天大。
自從下旨之后,從政事堂到禮部,再到民間,全都議論紛紛,尤其是報紙上面,更是爭論不休,一句話,整個大宋朝的鍵盤俠都行動起來了。
首先趙桓講了多少次,韓世忠為軍中第一人,跟著皇帝早,功勞大,又備受信任,如今又是秦王之尊。
不把他放在第一位,誰合適啊?
韓世忠之下,那就是岳飛和吳玠了,王位都擺在那里,誰又不是傻子,理所當然,眾望所歸。
可這個設想很快遭到了挑戰。
誰規定昭勛閣只能放武將的,沒有道理啊!
要知道凌煙閣的第一功臣可是長孫無忌,像什么杜如晦、魏征、房玄齡,他們的排名都相當高。
既然這樣,文臣也該入昭勛閣,首推就是李太師,即便因為后來的沖突,不能把李綱放在第一位,那宗澤宗相公就是可以的,還有張所張相公,張叔夜,張愨,吳敏,白時中……
是以文臣為主,還是以武將為主,兩邊爭論不休。
只是讓人詫異的是,翰林院這邊,出了第三個版本。
“趙相公,既然是昭勛閣,紀念功臣……那就不能忘記從前。”胡寅托著一份名單,向趙鼎進言。
“論起大宋的開國功臣,第一位非趙韓王莫屬,其余曹彬、薛居正、潘美、王旦、呂夷簡、韓琦、富弼、司馬光……這幾位是不是也要在其中?”
趙鼎根本沒接名單,而是呵呵道:“他們都在其中,那為什么沒有文彥博?”
胡寅沉吟不語。
“不算文彥博,那范仲淹呢?還有王安石?又或者狄青?”趙鼎追問胡寅,“這幾位怎么算?禮部和翰林院有個定論沒有?”
胡寅臉色更加難看,只能躬身道:“首相,這事情還要政事堂拿主意啊!”
“我不管!”
趙鼎陡然拔高了聲音,臉上帶著怒色,“官家建昭勛閣,意在彪炳功臣,砥礪人心……你們倒好!把什么人都塞進來,要把昭勛閣變成大雜燴嗎?新黨,舊黨,是要讓他們繼續在里面吵架嗎?”
胡寅嚇得渾身哆嗦,連忙躬身,“下官思慮不周,下官有罪!”
趙鼎看著誠惶誠恐的胡寅,卻也扛不住他是真的糊涂了,還是有意為之……“行了,你去重新擬定。”
胡寅答應,轉身狼狽逃離……
朝野都關注的事情,首相和尚書在政事堂吵架,又有誰會不清楚?
尤其是當得知要把韓琦、富弼、司馬光等人列入昭勛閣,整個輿論嘩然。
說他們是功臣?
罪人差不多!
甚至是趙普,民間也很反對。
斧聲燭影這破事早在趙二還活著的時候,就沸沸揚揚,到了仁宗朝,甚至有人搬上了戲臺,早就人盡皆知。
趙大的死有問題,趙二肯定是第一嫌疑人,而趙普這個開國獨相,權柄最重的文臣,他就干凈嗎?
建立大宋,穩定朝局,趙普的確有功,但此人的品德卻是值得商榷……說句不客氣的,簡直辜負了趙大的信任。
把他放進昭勛閣,要鼓勵群臣弒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