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和趙鼎談了很多,今天的趙鼎頭腦格外清醒,說話也很流暢,沒有半點遲鈍……要說對大宋的了解,沒人比趙鼎更深刻了,這一點上,連趙桓都要甘拜下風。
“官家,這些年間,臣別的不敢說,單就休養生息這一塊,臣自問做得還不錯……”能直接說出來,趙鼎的信心自然是十足的。
眾所周知,河北路,河東路,包括部分的京東路和陜西路,還有京畿路……黃河流域,悉數遭到了金人的荼毒,就連燕云都不例外。
等趙桓收復燕云之后,河東路、河北,加上燕云之地,一共的人口也就一千萬出頭,損失的人口達到了駭人聽聞的六成五!
誠然,這里面有相當一部分,遷居黃河以南,但是死亡數字依舊駭人聽聞,幾乎把北方打殘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趙桓才容忍了大遼國的存在。
要是大宋的人口爆炸,壓力如山,趙桓也早就翻臉了。
北方凋敝,內部連可用的壯丁都沒有,大量土地撂荒,草原上的部族時時想著南下,當時大金國的殘余力量還在。
趙鼎身為首相,著實太過艱難了。
面對這個局面,首先就是遷都。
遷都燕京,僅此一項,就給北方增加了五十萬人口。
順帶著還吸引了不少商賈云集北方……當然了,這還只是治標不治本。
趙鼎干了什么呢?
簡單說,就是鼓勵生育……誰家生得多,就有獎勵。
自第二個孩子開始,每多生一個,就額外給一畝田,超過三個孩子之后,學費由朝廷負責,還給提供免費午餐。
趙鼎的政策公布之后,著實引來了相當大的爭議。
給田要怎么算?
免費午餐,朝廷有錢嗎?
對于這些疑問,趙鼎絲毫不懼。
這事情本就不復雜,不是想讓多生嗎?譬如說,一個村子每家五十畝田,一家只有三個孩子,另一家卻有七個孩子,那孩子多的就多給四畝田。
這個田也有個名頭,叫“后代”田,不管男孩女孩,待遇都一樣。
至于給孩子午餐吃,趙鼎覺得更簡單了……各地的學堂普遍占地很大,完全可以鼓勵師生,在學校周圍種菜,然后辟出一處,充當牲口棚,養一些雞鴨鵝,多養幾頭肥豬。
朝廷只需要給孩子提供一些糧食補貼也就夠了。
誠然,這個要花不少錢,消耗不少糧食……可問題是以前養士能養得起,養孩子就不行了?
趙鼎不是推動過備荒嗎?
他就從每年采購的糧食中,劃出一部分,交給地方。
至于糧食缺口,就從海外進口,反正高麗、占城這些地方,都是要往大宋賣糧食的。
趙鼎的這一番政令下來,最直接的效果,整個黃河以北,家家戶戶,幾乎沒有低于五個孩子的。
個別人家,孩子能超過十個。
比生孩子更可怕的是孩子的存活率。
這也是趙鼎著重做的一件事,從農村征集有經驗的穩婆,總結經驗,編寫小冊子,刊行天下,多培訓人才。
而且生產之后的婦人,還能得到一筆津貼,或是給一些錢,或是給百十個雞蛋……雖然算不上多,但也足以表示朝廷的態度。
這一番折騰下來,北方人口直接爆炸,從原來的一千萬,猛增到三千萬,而且還有一半以上,是十五歲以下的年輕人。
北方生機勃勃,竟然比起昔日還要繁華。
只不過趙鼎有另一個擔憂。
“官家,如此北方人丁繁衍,勢頭正盛。再有幾年,那些在驅逐金賊之后出生的孩子,也要成家立業。到時候北方的人口怕是還要暴增……老臣的這套鼓勵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