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榮詢問商賈之事,沒有任何人覺得意外,更不會有人說他舍本逐末,見利忘義。事實反復證明,只有吃飽喝足的人,才有閑工夫指手畫腳。
眼下金殿之上,雖然都餓不著,但是寬裕的人也不多。
郭威登基,當然是大賞群臣,官職撒出去一大堆,比如王峻,除了太傅,樞密使之外,又拿了一個魏國公的爵位,其余眾人,也全都升了官,但是賞賜卻遲遲沒有下來,尤其是文官,僅僅拿到了前朝就拖欠的俸祿,總算能把欠賬還了,可以挺胸走路,不至于讓債主堵門。
武夫比文官好一些,郭威千方百計,湊了5o萬貫,算是暫時滿足了大家的胃口,但是距離大家伙的期望,還差著太遠。
柴榮接下了開封府尹,守著最大的一座城市,也是最重要的財賦之地,理當替郭威分憂,毫不客氣說,只要能弄到錢,柴榮愿意做任何事情,哪怕挑著擔子,像十年前那樣賣茶,也在所不惜!
葉長史,我已經向父皇立了軍令狀,以后開封每個月都要拿出錢補貼戶部開支,第一個1o萬貫,以后每個月增加5萬貫,一直到5o萬貫為止!柴榮深吸口氣,百廢待舉,到處都要用錢,偏偏賺錢有這么難,葉長史點石成金的本事,我可是極為佩服,愿意幫我解燃眉之急嗎?
葉華能拒絕嗎?這可是未來的老板啊!
郭老大的安排已經昭示天下,皇位非柴榮莫屬了,現在不刷好感,還等什么!
不過葉華沒有急著胡亂出主意,而是沉思一番,然后才緩緩道:朝廷充實國用,和尋常商賈經營謀利是不一樣的。商賈只求利益最大,而朝廷必須兼顧民生經濟,務必做到利國利民,上不病國,下不病民,大凡竭澤而漁,巧立名目,盤剝百姓,壓榨商賈,都不是長久之計。
葉華的開場白就讓魏仁浦等人大吃一驚,魏仁浦滿以為葉華最多出點鬼點子,比如減稅,招商,炒地皮之類的,他覺得葉華也就這點道行,可現在一看,他的境界夠高的!
隨著葉華侃侃而談,就連范質,王溥,甚至太師馮道,相李谷全都湊了過來,他們靜靜聽著,不時點頭附和,顯然,小小的葉華帶給他們非常大的震撼!
理財無非開源節流兩途,如今天下大亂,戰火連綿,想要節流只怕非常困難,而百姓民力凋敝,苛捐雜稅,多如牛毛,再增加稅負,只會激起民變,得不償失!
魏仁浦頷,卻又搖頭了,苦笑道:葉長史說的都對,可開源不行,節流也不行,那該如何是好?豈不是沒有辦法了?
不然!
葉華道理財是在原有的框架之內進行調節,說白了是一潭死水。眼下這潭水攪不動了,就應該變法革新,打破框架,釋放更多的利益!
柴榮蹙著眉頭,說具體點。
嗯,現在百姓無以為食,就該多種田,多墾荒,多出產糧食。先就要授田,要給予百姓土地,其次要招募流民,釋放奴仆,增加勞力,鼓勵墾荒。朝廷可以規定五年免賦,還可以給百姓種子農具耕牛等等,協助百姓多多耕種,只要糧食產量上來了,餓不著肚子,天下就安寧了。
柴榮若有所思,這些事情他也想過,葉華無非是說的更簡單明了罷了。
范相公,你怎么看?柴榮問范質。
老范想了想,道:葉長史提出的幾策都是對癥下藥,有些大戶,奴仆數萬,皆不納賦,只知主家,不知朝廷,釋放奴仆,刻不容緩,而相比之下,按丁口授田,則更加緊迫,盛唐之盛,皆源于授田之法
范質熟悉前朝掌故,娓娓道來,把唐朝的做法介紹一遍,柴榮很是欣喜。
范相公,回頭你寫個詳細的札子,交給父皇,革除弊政刻不容緩!柴榮斬釘截鐵,此刻,王峻,王殷,郭崇威等將領已經湊了過來。
王峻沒有親自開口,郭崇威倒是急急跳了出來,他嚷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