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過后5天了,寒風凜冽,每天,都有人到黃河岸邊查看,冰層越來越厚,足有二尺,別說是行人,就算是騎馬,也能輕松穿行。
保護麟州的屏障沒了,所有人都不敢怠慢。
葉華用五天,把弩箭改裝完畢,由于時間倉促,只能用火盆制造一個高溫的環境,加魚膠凝固,這么做或許會影響質量,卻也顧不得了。
事實上,每一個麟州百姓,都在和時間賽跑。
婦人們,晝夜不停,蒸饅頭,烙大餅,趕制衣物,男人們則是清點遠行需要的物品,他們會拿著婆娘做的干糧,去找軍漢,換取牛羊的皮,給孩子和老人取暖用,一些老人也會拿出珍藏一輩子的家底兒,購買一些肉食,幸好麟州的鹽價便宜,用青鹽腌好,隨身攜帶,足夠一路吃的。
人們就像是蝗蟲,掃蕩一切有用的東西,就連熬膠剩下的筋頭魚肉,都被席卷一空。
每天都有上千人,扶老攜幼,趕著毛驢,或者推著小車,離開故鄉。
在出之前,每個男人都會默默裝一把土,小心翼翼,貼身收著,有了這把故鄉的土,走千山萬水都不怕了!
&no多楊家的部曲,再加上不到2ooo的葉華部下,這5ooo人,并肩作戰,互相磨合,已經能夠如臂指使。
楊業,楊重勛,陳石,符昭信,趙匡胤,高懷德,劉延欽,王廷義,他們每人率領2oo名騎兵,趁著夜色,越過黃河,分頭接應百姓。
嵐州、憲州、石州、甚至是汾州,成千上萬的百姓全都動了起來。有的甚至整個村子,全家全族,一起奔向了黃河岸。
多的隊伍有幾百人上千人,少的隊伍也有幾十人,他們雖然來自不同的方向,但是目標都一樣。
在所有人群當中,都流傳著這樣兩句民謠“要挨餓,晉陽一直留,想吃飽,東京有口鍋”。
即便是最白癡的人,也知道民謠的意思,開封的郭天子對百姓如何,大家只是耳聞,但無論如何也不會比劉崇更差了!
自從劉崇登基,就沒有好事情。
先是征召民夫,接著又把田賦增加了三倍之多。
為了打仗,還要求每家繳納一張牛皮的稅!
老百姓簡直欲哭無淚,都窮成什么樣子了,要人皮有,要牛皮,沒有!
如果僅僅是橫征暴斂,忍忍也就算了,還不至于背井離鄉,可契丹人又來了,十萬大軍,所過之處,雞犬不寧!
秋收因為打仗耽誤了,收回了的糧食不到一半,怎么供養契丹人,到時候還不是死路一條!
就在百姓絕望的時候,有不少道士打扮的人出現在了各個村子,他們念著民謠兒歌,告訴大家,去麟州,去大周,就能活下來。
漸漸的民謠流傳開,百姓的心都活絡了,與其等死,不如拼一把!
這時候,越來越多的商人從麟州過來,也邀請大家一起過河。
還有不時殺來的麟州兵馬,把鄰近黃河的村鎮全都搬空了。
一個個消息,沖擊著麻木的百姓,就算再老實本分的人,被這頓棒子抽得也知道該怎么選擇了。
暴雪初晴,黃河封凍,就像是一個信號,從四面八方,涌向了麟州。
百姓的舉動,逃不過北漢的眼睛。
事實上他們也早有覺察,可連續戰敗,讓他們根本抽不出多少力量鎮壓,當看到數萬百姓,全都逃跑的時候,再也不能裝聾作啞了。
劉承鈞被驚動了,他氣急敗壞,上次被楊業射了一箭,后背受傷,還沒有完全康復,也不得不出戰。
“楊家,我要把你們挨個剮了!”
劉承鈞狠,用了一晝夜的時間,直撲黃河岸邊,不管哪來的百姓,都要過黃河,只要守住黃河,這些亂民就別想逃跑!楊家也別想得逞!
劉承鈞能想到的事情,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