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榮的登基典禮非常簡單,他不想把金錢和時間浪費在無用的俗禮上面,父皇剛剛駕崩,身為人子,在父皇尸骨未寒的時候,就大肆慶祝,實在是說不過去,雖然歷代皇帝都是如此,但是柴榮卻刻意低調。
就在所有人都猜測這是個老實皇帝之時,柴榮的大手筆一個接著一個,除了處置禁軍和藩鎮之外,又開始著手人事調整。
三司副使趙普首先得到重用,柴榮提拔他擔任樞密副使,特別降旨,讓他和薛居正輪流升堂,共同處理政務。
別小看這一道旨意,同樣是擔任副手,差別很大的。
比如在三司的時候,李谷是老牌宰相,資歷地位,都不是趙普能比的,因此升堂坐班全是李谷一個人,三司使的大印也在李谷手里,他分給趙普多少政務,趙普才能處理多少,絲毫沒有做主的權力。
可是到了樞密院,有了這道旨意,趙普等于是和薛居正對掌樞密院,權勢擴大了不知道多少倍。
柴榮將如何對付藩鎮,如何籌備武學,增強戰力……整個一大攤子,都交給了趙普。
至于趙普留下的三司副使,柴榮提拔了翰林學士王樸擔任。
此人今年正好五十歲,不年輕,但是在官場上,他卻是徹頭徹尾的新人,王樸是六年前中的進士,當時還是后漢朝,王樸見朝政昏暗,爛殺老臣,知道遲早要出事,他就從京城潛逃,跑去鄴城,投靠郭威。
當時正好遇上了柴榮,給柴榮當節度使掌書記。
看著眼熟吧,王樸之于柴榮,相當于魏仁浦之于郭威!
身為謀主,王樸小心謹慎,一直在替柴榮謀劃,簡直是嘔心瀝血,不遺余力。由于他行事低調,且不輕易和任何大臣來往,葉華接觸的非常有限,甚至沒有說過幾句話。
但是王樸卻是個厲害的角色,前不久的叛亂,李重進反水,就是他的手筆。
柴榮登基之后,感激王樸的功勞,立刻把他提到了翰林學士的位置。翰林學士歷來都是很好的進身之階。
典型的事少錢多離家近……通常情況下,在翰林學士干一段時間,就有希望擢升東西二府,再進一步,就宣麻拜相。
魏仁浦就走了這么一條路,如今王樸是踩著老魏的晉升之路,速度更快,才幾天的功夫,就擔任了三司副使,財權在握,深得皇帝的寵幸。
王樸中進士的時候,四十四歲,不是這個人笨,相反,他極為聰明,從小就是神童??陕斆魅?,往往容易干糊涂事。
王樸讀書的時候,就培養了一大堆奇怪的愛好,對不起,這不是提倡素質教育的后世,也沒有特長招生,所以王樸一直蹉跎,瞧瞧他都干了什么吧!
王樸精通陰陽律歷。他受命校定大歷,考證諸歷法之失,與司天監共撰《顯德欽天歷》,在唐《崇玄歷》基礎上多有改進,構造九服晷影函數,還是個數學家。
王樸也通曉音律,考證雅樂,得八十一調,并造“律準”,詔有司依調制曲。定七聲立新法。使七均、十二律、八十四調再現并留傳,著有《律準》行世。
他對軍務還有研究,上了一篇《平邊策》,柴榮十分贊嘆欣賞。
除此之外,王樸還精通易經,算卦的本事也非常了得。
這不,柴榮問他能當幾年皇帝,王樸回答:“臣固陋,輒以所學推之,三十年后非所知也?!?
柴榮聽完,就以為他能當三十年皇帝,所以才有了和葉華的豪言壯語。
可是在葉華的眼里,王樸就是十足的神棍了,根本就是大騙子!當然了,就算王樸知道了歷史,柴榮只當了六年皇帝,人家也會微微一笑,毫不感到尷尬,作為一個神棍,穿鑿附會的本事,那是天下一絕!
他說三十年,指的是柴榮的壽命,這不,柴榮也沒活到四十啊,所以他的推算還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