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效果開始顯現(xiàn)了嗎?還是他們本來就懂?”
“都有吧——主要原因還是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發(fā)展,信息交換變得簡單了。”
陳念笑笑回答,隨即又繼續(xù)說道:
“但不管怎么說,普通人對這兩種技術的看法還是有局限性的。”
“他們只看到成果的效果,卻沒有看到研發(fā)過程中的附帶效用。”
“如果單純考慮‘研發(fā)成功概率’和‘成品影響力’綜合之下的收益期望的話,全氮陰離子鹽確實有可能高于金屬氫。”
“但問題是,金屬氫研發(fā)過程中所涉及的高壓物理領域的技術提升、高強度材料的附帶成果,都是全氮陰離子鹽所不具備的。”
“所以綜合來說,哪怕在現(xiàn)在這個時間點,搞金屬氫也比搞全氮陰離子鹽更劃算。”
陳果微微點頭,略微思索片刻后,又開口說道:
“說起這個,金屬氫搞出來之后,應用方向伱是怎么打算的?”
“首先肯定是在超導特性上做文章——輸電網(wǎng)絡要基于此做全面更新。”
“電力輸送的損耗降低之后,我們在能源領域就有可能實現(xiàn)彎道超車,逐漸用電力新能源取代傳統(tǒng)的化石能源。”
“其次,超導懸浮列車也是重要的方向,我們現(xiàn)在高鐵技術已經(jīng)基本成型了,下一步就要追求更快、更安全的鐵路運輸了。”
“當然,金屬氫最大的作用,還是在于金屬氫電池。”
“這一塊很復雜,短時間內我也沒有太大的把握。”
陳念說這句話并不是謙虛。
在最開始嘗試性地做解析的時候,他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金屬氫電池所需要的源點比單純的金屬氫材料要高兩倍以上。
這足以證明,要把金屬氫變成電池,其中的技術難度絕不會小。
“沒有把握就慢慢來吧,這都已經(jīng)夠超前了。”
陳果安慰著說道。
“不過,老美給我們來這一手倒是真的挺惡心人的——我們搞金屬氫,他們就搞全氮陰離子鹽。”
“如果真的讓他們搶了先,我們后續(xù)的布局,可能會有麻煩。”
“放心,不可能讓他們搶先的。”
陳念果斷回答。
“別看他們說的那么輕松,但要搞出全氮陰離子鹽,他們至少也需要兩三年的時間。”
“但我們這邊大規(guī)模量產(chǎn)我不敢說,如果只是實驗室制取的話.給我兩個月的時間,足夠了。”
“兩個月?!”
陳果大驚。
“那么快嗎?能實現(xiàn)嗎?”
“當然能。”
陳念胸有成竹地說道:
“碳納米管技術已經(jīng)完全成熟了,鉆石氈也已經(jīng)到位,我們已經(jīng)走完了所有前置步驟,現(xiàn)在欠缺的,只不過是要把這些技術綜合起來,達成最終的成果罷了”
兩天之后,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金屬氫項目組綜合實驗室內。
艾薩克好奇地在實驗室里走來走去,而周圍的實驗員們也同樣好奇地打量著他。
當然,這并不是這個研究院里第一次出現(xiàn)外國人的面孔,當年等離子體研究院在質子回旋加速器項目時,就有一大批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聚集在這里,更不用說開放性更高的醫(yī)療材料類項目了。
這里從來都不是一個閉門造車的地方,相反,它極為開放,兼收并蓄。
眾人之所以覺得好奇,還是因為艾薩克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主人翁”精神。
他似乎并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個“顧問”,而是把自己當成項目的主導者——至少,也是把自己當成了項目的關鍵成員。
“這里要預留至少33米的正方形空間,你們看啊,中間鉆石氈設備的位置是固定的,我們需要一個空間來作為人工操作臺,尤其是要布設拍攝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