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章,稍微晚點)
在確定了要把096項目作為短期內的重點工作之后,陳念也開始全面介入項目。
事實上,關于這艘真正意義上的戰略級武器的研發工作早就已經展開,但直到現在,艦體設計都還完成。
這當然不是因為研發人員的怠惰,而是因為,在進入具體的系統化設計之后,他們所考慮的,就不僅僅是“概念”級別的推演了。
艦體上一條弧線的輕微角度變化,對應的也許就是內部幾發導彈容量的增減。
而全新的綜電系統,也給內部布局帶來了新的挑戰。
除此之外,陳念所設計的綜合消音方案涉及浮筏減振、消音瓦、綜電+無軸泵推、螺旋槳整流罩等等多項技術,每一項技術都有其特殊的難點。
最典型的如浮筏減振技術,雖然看著簡單,說穿了就是一套柔性連接技術而已,但實際上,光是所需要使用到的橡膠連接件、液壓及鋼索機械隔振器、綜合桁架結構幾個關鍵部分,就需要極高的機械和材料基礎支撐。
除此之外,整個浮筏減振體系還必須與內部設備布局相配合,在阻尼處理、剛度及合理布置、抗沖擊能力方面也必須通過復雜模型模擬后統一規劃。
這些步驟雖然不存在高難度的技術關卡,但確實需要消耗大量時間去逐一試錯。
在一開始,陳念是打算讓096項目組自行探索的,畢竟,探索的過程,也是人員能力培養和鍛煉的過程。
但現在,在面對未知的威脅的情況下,096項目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一下子被拔高了許多,陳念也等不了他們慢慢嘗試了。
于是,他再一次使用了系統,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二次解析,花費了21個源點,把技術參數全部整理出來,一次性發給了項目組。
至此,整套消音系統的問題全部完成,接下來,就要開始搭建船體模型,對船體結構進行驗證了。
這一部分最核心的內容跟當初055項目一樣,都是垂發系統的布局。
但相比055的“簡單直接”,096垂發系統還必須考慮大型耐壓艇殼的問題。
按照目前的設計,096耐壓殼體直徑至少需要達到16米以上,才能解決最困難的大型龜背的問題。
但要實現這一點,超區服強度合金生產技術又變成了重中之重。
于是,一個看似與潛艇制造毫不相關的領域,就必須提到戰略高度來考慮了。
那就是,稀土。
這一點,陳念不需要系統的信息也能夠確定,畢竟,目前華夏所使用的Ti6Al合金在深潛器制造中已經有了重大成果,而根據上一世他所看到的進展,在加入稀土元素之后,Ti6Al的抗拉強度將會顯著提升,毫無疑問將會成為最合適的艇殼材料。
至于成本的問題.
鈦合金確實貴,尤其是在潛艇這種動輒要使用成千上萬噸材料的裝備中。
但是,陳念自問,在經過數年的跨越性發展、在諸多軍事裝備和大型項目已經節省了大量資金和資源的前提下,養幾艘鈦合金核潛艇還是不難的。
老毛子都養得起,我們難道養不起嗎?
所以,陳念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繼續走高強度鋼材的路線,而是直接解析出了Ti6Al4V0.3Y、也就是改良型TC4鈦合金的工業化制備方法。
除此之外,他還附贈了一份SiC纖維增強鈦基復合材料方案,供項目組在具體制造中選擇性使用。
當然,這種纖維增強符合材料無論在成本還是制造工藝上都更加復雜,必須使用熱等靜壓設備制備成型,大規模制造也存在困難。
但只要有,就是多了一種選擇。
至于最后選擇哪一種、或者如何搭配使用,就是項目具體實操的問題